《坎特伯雷故事集》是一部诗体短篇小说集,叙述朝圣者一行30人会聚在泰巴旅店,这些朝圣者有骑士、僧尼、商人、手工艺者、医生、律师、学者、农夫、家庭主妇等当时英国社会各个阶层的人士,他们准备前往坎特伯雷去朝拜圣托马斯。店主爱热闹,自告奋勇为他们担任向导,并提议在往返圣地的途中每人来回讲两个故事,以解旅途中的寂寥,并由店主做裁判,选出讲故事最好的人,回到旅店后大家合起来请他吃饭。众人接受了店主的建议,于是次日一同踏上朝圣之途,并开始讲故事。
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不是第一本短篇小说集,甚至让一群人中每人讲一个故事这种形式也不是什么新主意。在薄伽丘的《十日谈》中就有十个人,为了躲避1348年在佛罗伦萨肆虐的瘟疫逃到城郊的庄园。他们就是通过讲故事来消磨时间的。《坎特伯雷故事集》中也有一群人,每个人讲述一个故事。按题材来分,有爱情和骑士探险传奇、宗教和道德训诫故事、诙谐滑稽故事、动物寓言等几大类,内容包罗万象,有雅有俗,有的很有趣。我们不仅对故事本身感兴趣,而且对讲述故事的人也感兴趣。他们中的每个人都是真实的。乔叟在引言中把他们一一作了介绍。他凭借朝圣者之口,汇集了欧洲中世纪文学中的各种主要类型。
乔叟(约1343-1400)英国诗人。伦敦酒商的儿子。十几岁起进入宫廷当差。1359年随爱德华三世的部队远征法国,被法军俘虏,不久赎回。乔叟与宫廷往来密切,当过廷臣、关税督察、肯特郡的治安法官、郡下议院议员。他曾因外交事务出使许多国家和地区,到过比利时、法国、意大利等国,有机会遇见薄伽丘与彼特拉克,这对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乔叟在庇护者失宠期间,被剥夺了官位和年金,经济拮据。他曾写过打油诗《致空囊》给刚登基的亨利四世,申诉自己的贫穷。1400年乔叟逝世,安葬在伦敦威斯敏特斯教堂的"诗人之角"。
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在西方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故事集当中却是独一无二的,因为乔叟的故事集不仅是一个故事集,而且是一个艺术整体。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一部现实主义艺术的结晶。事实上,《坎特伯雷故事集》里的每一个故事都有它的独到之处,读者可以各取所需。除了这些有趣的、深刻的故事外,故事之间的衔接段落也值得赞扬。在这些段落里,乔叟显示出他的戏剧才能,人物性格写得鲜明、突出,对话滑稽、有趣。尤其是巴斯城妇女讲的故事的序言和卖赎罪券者讲的故事的序言,写得最为精彩。
乔叟的艺术风格的特点是幽默和讽刺。他认为"真诚是人所能够保持的最高尚的东西"。乔叟热爱生活,热爱人,有着丰富的人性和幽默,能够更为尖锐又宽大地洞察人性的弱点。他虽然也善于嘲笑和讽刺人们的缺点和错误,但他对所有的人和事都抱着同情和宽容的态度。乔叟是一位严肃的诗人,也有着无与伦比的说故事的天才。一方面给读者提供极大的乐趣,另一方面仍对读者进行教育,希望读者成为更理智、更善良的人。他不直接对读者进行说教,而是寓教导于娱乐之中,用幽默和讽刺来替代鞭挞和谴责。他的作品语言生动,在人物刻画上既注意外貌特征,又注意深刻细腻地展示内心世界。他精通法语和意大利语,善于继承和吸收法国诗人和意大利诗人的诗歌技巧,并且运用这些技巧来丰富和提高英国诗歌的表达能力。在英国文学史上,他是第一个使用十音节"双韵体"的诗人,这个诗体后来在他首创下,演化成了"英雄双韵体",《坎特伯雷故事集》中的不少故事就是用这种诗体写成的。"英雄双韵体"为以后的英国诗人所广泛采用。他也因此被誉为"英国诗歌之父"。
乔叟以一群从伦敦去坎特伯雷朝圣的香客,在路上为了解闷而轮流讲故事的方式,写了28个短篇故事。作品前有总序,有声有色地介绍了众香客的社会地位、外貌特征和他们的举止、个性。通过对骑士、侍从、地主、自耕农、贫农、僧侣、尼姑、商人、海员、大学生、手工业者等人物的描绘和刻画,真实地展示了14世纪英国社会的真实面貌。《坎特伯雷故事集》叙述和揭露了貌似神圣的僧侣种种见不得人的丑行,肯定和歌颂了爱情自由、婚姻幸福,不仅宣传了人文主义思想,而且也充分显示了作者对教会的痛恨与反应。书中尽是天南海北的闲聊,极具庶民性,也与当时城市的真实气氛很谐调,充满了世俗的热闹气氛。
《坎特伯雷故事集》中包括了传奇(其中有爱情、魔术、骑士探险等故事):如骑士、巴斯城的妇女、见习骑士和自由农民各自讲的故事。虔诚和道德教育故事:如律师、牛津大学学生、女修道院长、医生和乡村牧师讲的故事。喜剧或滑稽故事:如磨坊主、田产经纪人、厨师、托钵僧讲的故事。动物寓言:如教士和粮食采购员讲的故事。从这众多的故事类型中可以看出乔叟高超的写作才能,他熟悉中世纪欧洲文学所有的类型,能够运用每一种文学类型的技巧来写出优秀的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