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了《霍比特人1:意外之旅》的蜻蜓点水,《霍比特人2:史矛革之战》的蓄意挑逗,那种隔靴搔痒,欲求而不得的感觉已然接近爆发,《霍比特人3:五军之战》所承载的不仅仅是故事的延续或原著小说的完整度,更是观众长期积累的爱,源源不断的热情与日复一日的忍耐。这些无疑会连同前两部的遗憾一起化作对第三部的期待——只精彩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浓烈情怀。只是虽然无数次幻想过第三部的情节与情绪,想到过各种可能:拍摄手法独具匠心,画面极具视觉冲击,情节节奏引人入胜……但从未想过,在它战争奇幻动作史诗的盔甲下,会有火光一样奔放,丝绸一般细腻的情感,狂放中一次次戳中泪点。史矛革在空中盘旋飞过,河谷镇遍地火光,只剩四处逃窜的人们。弓箭手巴德却反其道而行之,登上致高点与史矛革一决高下,无惧一切的坚定眼神让人难以忘怀。真正的英雄,心怀天下,为国为民。河谷镇就是他的国,河谷镇的男女老幼就是他的民。俗话说得好,虎父无犬子,正当为弓箭手父亲满心焦虑的时候,他的孩子却突破重重关卡冲了过去,不怕危险,不惧烈火,幼小的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保护父亲。当他终于爬上高处,说着稚气的话,你会一边微笑着心疼,一边紧张地想要守护。父亲和孩子都如此勇敢,有那么一个时刻,孩子瑟瑟发抖,却让你觉得他是世上最勇敢的男孩儿,他相信他的父亲,最终拯救了他自己,他的父亲和整个河谷镇。爱,总是因为行动,才变成奇迹。亲情最动人之处,不是一方舍命付出,另一方心安理得,而是来自血脉,来自灵魂的心有灵犀,相互扶持,共度难关。金钱与生命,金钱与他人的生命,金钱与道德,私心与民心,物质与精神——如何处理这些之间的关系,无疑凸显着不同的人性。在当代社会,物质常将人划分成不同的阶级。我相信阶级的存在,但更相信人性中的阶级。真正决定人的高贵与否的,不是物质,而是人性。一个贫穷的人,可以有高贵灵魂;一个富有的人,却不一定慈悲好施。河谷镇落难,有的人为了钱财牺牲了别人的生命,有的人为了人民可以牺牲自己。大战在即,在大局和私欲面前,比尔博·巴金斯没有掉进摇摆不定的无底洞,
坚定地选择了前者。他总是愣愣的,好像不知所措,却有自己的小心思,但无论如何不会让这种小心机成为主流,影响大局,他总是在最关键的时刻做出最正确的决定,让他的小毛病也变得可爱起来。这也是本片的动人之处之一,对人性描写极为真实,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没有不且实际的完美主义,没有空中楼阁般的主旋律说教,一切看起来都那么自然,让你产生前所未有的认同感。爱情这个在整部影片中微乎其微的元素,却浓墨重彩,如烟火般绚烂。他给了她一块石头,但那不是石头,是他的心。他为了她,可以拼尽最后全力,流尽最后一滴鲜血。她为了她,可以不顾一切,奋勇厮杀,牺牲性命。当他死亡,她以殉道者般的坚定决绝与敌人同归于尽。不能同生,但愿同死。那一刻,忍不住湿了眼眶。爱,可以跨越语言,种族,身高等所有的障碍。为什么?因为,是爱情啊。当索林挥舞着剑,大喊着冲啊,整个人瞬间被点燃。军队由退守转为反攻,所有人为国王而战,坐在黑暗中,自己被战士们的气场与决心包围,仿佛也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他们身上的每一处伤口,自己都感同身受。看着他们与敌人激烈的厮杀,忍不住动容。是什么,让他们无所畏惧?是什么,让他们敢于以寡敌众?为什么那么小的个子,却能爆发如此之大的能量?为什么面对那么强大的敌人,却没有丝毫的胆怯。那一刻,他们每个人都是战神。世界不会因为个人的意志转变,却会因勇气而改变,因为勇气不是思想,是行动。前一秒还在激昂亢奋,但看到尸横遍野的瞬间,整个人就开始伤感。当精灵王瑟兰迪尔失魂落魄地走在无数死去的精灵中间,满目悲伤不知所措之时,悲壮骤然侵袭。他负气般地要带着军队离开。尽管矮人在兵强马壮,人数众多的半兽人面前岌岌可危,可是这一次,你无法怪罪他,撤兵,是一份可以理解的自私。精灵不同于人类,是可以永生的,生命的意义对他们来说在某种程度上是与人类大不相同的。那一刻,他不像一个领袖,更像是一个看到孩子受伤慌张无助家长。再崇高的使命,也无法抹杀死亡的悲壮。当道义与情感发生冲突,那些义正言辞真的就是正确的选择吗?往前一步是信仰,往后一步是桎梏。信仰是死,桎梏是生。是的,有些人死了却仍活着,有些人活着却如同行尸走肉。但撤兵还是联手,是生与死的问题,是 “to be or not to be”的问题,没有对错,只有愿意与不愿意,不应该被绑架要挟。一个单独的个体可以只为自己负责,但是一个种族的领袖要为所有族人及种族的发展负责。毕竟家园的意义从不是领土,而是活着的族人。坚持,他可能为人称颂,死的却是自己的族人;放弃,他可能被唾骂,保全的是族人的生命。敢于世界为敌,需要多么大的勇气!与精灵族对生命信仰相对的,是矮人族对荣誉的追求。“人固有一死,须重于泰山”写在每一个人矮人的脸上。领土,疆界,对矮人族来说,不仅仅是土地,更是荣誉与尊严。荣誉不可夺,尊严不可辱。他们的身体并不高大,灵魂却无比丰沛。先辈没完成的,后辈要去完成;先辈在哪里跌倒,后辈从哪里站起。当刀刺进索林的身体,整个世界顷刻崩塌一般。他用自己的牺牲拼得了半兽人首领的死亡,为矮人与其他族人带来了和平。他死了,却如释重负,他的人生是完满的,他打破了自己与家族的命运。他会是世人口中的传奇,没有伤感,只有璀璨的荣誉与后人的称颂。说不伤感,是不可能的。但说伤感,是不懂他。 那么,索林,一路走好。
看完第三部後,我确信了《霍比特人》是一部堪称完美的原著改编电影。细数改编作品,如今只有《指环王》和《哈利波特》两部好评度最高,即便是《暮光之城》和《饥饿游戏》,也曾遭原著非原著党口诛笔伐。暂且毋论《移动迷宫》、《分歧者》等等,先观国内,青春小说影片的出现无一不被明眼观众贴以“圈钱”标签,《小时代》、《匆匆那年》等纷纷用行动彰示着自己的分羹决心。反观《霍比特人》三部曲。到了《五军之战》,终于是结束了。耐宝让我再找寻新的目标,我说:十年的喜好了,哪里还会这么容易遇得到。自从《指环王》三部曲完结后,一直在关注《霍比特人》的影视改编动态,新线最开始发声明说拍一部,後来改口说分上下两部,再往后就成了三部曲了。对此,戒迷们争先恐后地表态:加吧加吧!让暴风雨来得更凶猛点!改成十部曲我们都会去看!热爱的深度由此可见一斑。但《霍比特人》一本薄薄的童话书,内容比起《指环王》实在是太少太少了,连三分之一都不到。虽然《五军之战》一共有145分钟,我却丝毫不觉得长,整个故事很简单,就是关乎“五军之战”,整部电影就讲述了这一场战争的始末,鲜有支线。迷雾城堡击退索伦转瞬即逝,魔王&戒灵九魔唯有惊鸿一瞥。而第二部中的“话痨龙”史毛戈,刚出场几分钟就被巴德射杀,简单明了。以为《指环王》已有大幅删改,狂加长度亦使许多剧情无暇安放,例如“汤姆·邦巴迪尔”、“收复夏尔”,但删减得体,趋近完美。而在两年看完整个《霍比特人》三部曲後,却为彼得大帝&诸位编剧的改编能力感到惊叹。西尔凡女精灵塔瑞尔在原著中是不存在的,在这个系列里却成为最重要的女性角色,且与矮人奇力发展了一段深邃的爱情,在第三部引人泪下。“
收回它吧……它为何让我如此心碎。”对于幽暗密林精灵王瑟兰迪尔,本来刻画并不多,其固执、锐意的性格特征却在“五军之战”中被层层剖析殆尽,与塔瑞尔的故事照应之下,因何而阴沉、因何不近人情,缘来一切,皆因曾经深爱过。改编成功之二,混淆/完善了时空。半兽人阿索格与博格,本来不在同一时间线上,索林亦非阿索格所杀,换皮人比翁也没有一怒冲杀博格。但是正因为虚构添加&转换情节设置的设定,让《五军之战》的线索堆积毫无瑕疵可言。索林和阿索格有家仇,应由前者击败后者。莱戈拉斯·萌绿叶在《史毛戈之战》中与博格战斗胜负未分,该有一终结。而对于甘道夫发掘索伦蛛丝马迹的支线,在故事里一笔带过,在这里却成为了与《指环王》最伟大的呼应。因为《霍比特人》先于《魔戒》完成,JRR托尔金彼时构建的中土世界还没有那么广袤,许多地方粗略揭过,连决战都没有描绘,他这样说的:战斗刚开始比尔博就晕过去了,醒来後发现已经结束了。而导演实实在在地把这场场面恢宏、紧凑激烈的战斗安排得张弛有素,完全展现在我们面前。
愈想,愈对编剧佩服得五体投地。编剧之一的菲利帕·鲍恩斯在19日北京新闻发布会接受采访时说到,《霍比特人》三部曲最难改编的还是《意外旅程》,区别于“魔戒”之後又一个全新的故事,铺垫都得重新来,但是到了第三部,如何展开如何收尾,自然而然尘埃落定。当一部电影能够改编到,原著党毫不嫌弃还会庆贺长度增加,新粉丝不能看出剧情上的破绽,我认为,这已经是一部最完美的原著改编电影,无出其右。
同时我也坦白,认为这部电影比起前作两部,还是感觉不够好。因为该讲的都讲得差不多了,难以找到新的点来充实。但是喜欢就是喜欢,爱就爱彻底,明其不足,也不会因此嫌弃。最感动的还是那些亘古不变的主题,那些照应《指环王》三部曲的所有精华元素。当中土世界生最长久的精灵女王凯拉德丽尔夫人,与林谷领主爱隆王、白道会领袖萨鲁曼一同出现时,和我同看的几百位影迷们都不由激动万分。这三位传说中的大能者,也是魔戒系列中的重要人物,又一次回归银幕。
与此相似之处还有很多。其一,索林赠予比尔博的礼物——“秘银锁子甲”,在《护戒使者》中被金雳称作“国王的赠礼”,被比尔博传递给佛罗多,助其踏上毁灭魔戒之旅。其二,魔戒再次被提及,而甘道夫以为那最多是属于人类九王和矮人七王中的一枚,从未想到是至尊戒,直到60年后,比尔博的111岁生日。其三,萨鲁曼告诉众位领袖:“把索伦留給我。”为《指环王》中其反叛作下铺垫。其四,努尔诺曼王国遗族、登丹后裔——游侠“神行客”,在战斗结束後,瑟兰督伊向莱戈拉斯提起,嘱咐他去北方寻找,电影里瑟兰督伊并没有提到他的真名,而是告诉儿子,需要独自去发现,当然我们都知道了,那就是阿拉贡——恢复众王之城昔日荣耀、促使白树再度开花的人类国王。这寥寥几句对话,也是令我最怀旧感动的话语。
从魔戒中一路逶迤而来的粉丝们,犹能体会到这些“影射”与“重逢旧时人”的欣喜。尤其是高贵强大、美艳不可方物的凯兰崔尔,在索伦没有力量崛起之时,一定是中土最强大的生灵。时间没有减掉布兰切特的容颜,如十多年前在罗斯洛立安,气势逼人,同样地,美得令人喘不过气。由此我真心相信,有些角色,不用多说几句话,颦笑惊怒之间,你就知晓,那个演员因此而生。甘道夫也是甘道夫,爱隆王就是爱隆王。而90多岁高龄的克里斯多夫·李,一位曾获托尔金本人祝福过的演员,敬业程度让人佩服到惊讶。我看到他在同戒灵打斗时,生怕他不小心摔了,但是“萨鲁曼”,果然还是干得漂亮。 “明星效应”的目的向来只有一个——“圈钱”。抱歉又说到这个词,最近吐槽比较多。但我认为的是,《霍比特人》的“明星引用”已经超越了“圈钱”的目的。更多的是表述情怀。当然一说到情怀,很快又有人要骂我情怀狗了。让猫头客观地说明一下。凯特·布兰切特、雨果·维文、伊恩·麦凯莱恩、奥兰多·布鲁姆,这些都是老角色回归,不多说了。李·佩斯近来风头大热,或因“指控者罗南”(《银河护卫队》反派人物),或因“瑟兰迪尔”,但是毋庸置疑的是,正是“瑟兰迪尔”挽回了他的事业。另外如理查德·阿米蒂奇,卷福(就是一头龙好嘛!),因此而得名,全为实至名归。《霍比特人》延续了《指环王》的另一个特色就是,PJ不仅可以创造一个可见的美丽中土,还能复活一个个“真正”的角色。彼此成就,互无诟病。
特效则全部由著名特效制作团队“维塔数码”完成,还是相当令人惊艳。“维塔”
工作室是曾经彼得·杰克逊为拍摄《指环王》而组建的部门,到了如今已成为业内顶尖团队。安迪·瑟金斯成就了“动作捕捉技术”,《猩球崛起》里的“凯撒”堪称完美制作典范。而本片里的“史毛戈”是一只龙,开口闭口,吐息说话,细微的变化都依靠已晋升副导演的瑟金斯,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才能顺利完成。遗憾的是,本集中没有“咕噜”了。本来还在微博上一天天倒计时,今天看完,心就好像空了。但不应该因此而不期待它,因为它会給你带来另一片天,就像故事中的比尔博,在踏出家门後,才拥有了世界。人生就应该去冒险,去敢爱敢恨。《魔戒》、《霍比特人》都表达了同样的主题,虽然比尔博的戏份在这里被索林的线索弱化了,但是最重要的、微渺的事物还是都没有变化。我也曾反复提到那些最触动心灵的事物——勇气、荣誉(责任)、友谊,不变的世间美好品质。
整个霍比特人和魔戒的故事,是第三纪元最重要的篇章。当至尊戒被毁灭后,精灵们力量衰退,陆续离开中洲而去,矮人们也渐渐消遁地底。第四纪元开始了,也就是人类的纪元。有人推算过,现在我们所处的时代,大概已经到了第6纪元。但是谁能忘记过去呢?我相信,依然有人记得巴德曾追寻先祖的脚步,面对邪恶侵袭毅然担负起责任,保护自己家乡的人民;依然有人记得,索林忍辱负重,历经困难,在某天成功夺回了孤山,且用鲜血洗刷了矮人的耻辱,重新获得了荣誉;依然有人记得,瑟兰迪尔放下恩怨帮助矮人复国,证明就算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精灵也有金子般柔软的心灵;依然有人记得,勇敢的霍比特人离家出走,行万里路,找到了友谊、勇气和永生难忘的回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