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理解,独立思考既是“结论”由自己的逻辑推论、演绎、判断、推论得到,而不是听信别人所说,当然我们推论出结论所用的前提也免不了的包括了别人的结论(但是不能全部都是别人的结论,应当大部分是自己的经验),所以说没有绝对的独立思考和绝对的不独立思考,通过经验和已知的知识(是真正的知识)而独处自己的结论的过程,我就可以称其为独立思考…… 至于独立人格=。=..大概,也许,就是善于独立思考的人格吧……
我目前觉得,对于某一问题,只有是否思考过,并不存在思考独立与否的差别。 如果一些人人云亦云,那应当是并未经过思考。 凡是经过思考,有些人依据某些前提通过逻辑得出某些结论无疑是独立的;另一些人依据另一些前提通过逻辑得出某些其他结论也应当是独立的。 即任何的思考必然是独立的思考。 独立人格更加荒谬。人格有好坏有高尚卑劣,但焉有独立非独立之别?
正如我上面所说的,独立思考这其实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思考过,也可以是这样的思考。举个例子,就说最近的那事儿吧,其他事儿一时想不起来了。一个人的思考过程可能是这样的: “那谁怀疑了-那谁不是一直挺好的么?-怀疑他的不就是中医打假那个傻蛋么?-那谁的文章是代笔的?-我从小学就看看那谁的书了啊!怎么可能是代笔的!-怀疑那谁的是大傻蛋!” 我相信用这样的思考过程得出结论的人不会很少吧,你说这是经过思考了么?这显然是思考了,但是这不算是独立思考。 说白了,我们把思考划分为一个一个的等级,其中理性的成分越多,闪光的地方越多,结论就会越准确、越有价值。由思考到独立思考的过程,其实是一个量变积累直到质变的。
“世界观”这个词就算了。词语是思想的直接载体。 对“独立人格”,我是这么理解的: 无论身处何种制度,他的生活、工作都不会受到制度的挟持;组织暴力不足以改变其态度。 这当然是相对的——但不是“凡事都是相对的”那个相对,而是至少能在主流要求(趣向)之外。 这是如何达成的呢? 首先是财务独立,不依附于一般组织;或即使受到组织挟持,也能以最低物质水平生存,确保不受挟持; 生活空间独立,以不受家庭成员的过度羁绊。 独立思考,则要复杂很多: 首先是个人知识体系的建构,要能脱离主流教育体系;若不脱离,所有的知识资讯都将局限思考。其次思考、表达所依赖的语言系统必须与日常、主流做出切割,语言可以直接作用于思考。语言哲学的兴起,是人的主体性获得突破的象征。现在已经有不少独立学者、作家已经意识到语言问题的严重性。 无论是独立人格还是独立思考,都是人的主体性的一部分,或者说是主体性的主要外显部分。 民国时代,以鲁迅为最典型;当下也有一些,就不说了。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看到很多人号称独立思考的XX,我才明白了这句话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当你说我能独立思考时,不一定能独立思考 当你说我其实不懂独立思考时,也不代表你不是一个独立思考的人 这种事情很难界定。
独立思考这个词或许是不够严谨 但对于咱们这个国家来说还是很必要的 文化大革命乱成一锅粥 当时的人们确切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当前的教育体制 分数代表一切 最后培养出来的高材生又有多少真正能用的?至少从这个词的出现 我们能看出一些端倪 为什么出现这个词 恰恰说明这个环境下有此需求 哪怕不够严谨 是总比没有好的 我觉得算个警示词 一般出现在教育的语气里吧。
重在“独立”二字。对于同一现象,相对更多地从异于“众人”的“默认”前提和思维方式出发所进行的思考(逻辑里的前提和推理方式)。相对有更多的“异源”性、非“近亲”性,多角度性、不同层面和深度的性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