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感,我觉得不读外国原著,只读中文小说,会丧失一部分语感当然,只读中文也可以获得良好的语感,但是,多读一种外语,会获得另一种语言带来的新奇与刺激。而且是一种良好的语言训练。先来两段儿短的比较一下,出自尤瑟纳尔的小说的一句话,两种不同的翻译—
在这个一切都如同梦幻的世界上,永存不逝,那一定会深自悔恨。世上的万物,世上的人们以及人们的心灵,都要消失,因为它们的美有一部分本来就由这不幸所形成。其二,在这个一切都象是梦幻的世界上,人们是会后悔长生不老的。我也不抱怨世上的东西、生物和感情会消失,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它们的美好之处正在于此。再来两段长的比较一下,里尔克《马尔特手记》中的一段其一对于诗歌来说,如果开始得太早,是写不出什么名堂的。应该耐心等待,终其一生收集意蕴与甜美,越长时间越好,到最后或许还能写出十行好诗。因为诗并不是像人们所想的那样是情感(情感人们很早就有足够多的了)而是经验。
为了一句诗,我们必须去看很多城市,很多人,很多事物;必须了解动物,必须感觉鸟儿如何飞翔;必须知道每朵小花在清晨绽放时的姿态。我们必须能够回想起那些在异乡走过的路,回想起那些不期的相遇和早已预见的离别。必须能够回想起那些懵懂的童年时光,回想起我们不得不惹其伤心的父母,他们带给我们一种欢乐,而我们却不理解这种欢乐。回想起童年的疾病,病症总是离奇地发作,带来那么多深刻而沉重的变化,必须能够回想起在安静沉闷的小屋里度过的那些日子,回想起海边的早晨,回想起海本身,回想起旅途中万籁寂静、繁星点点的夜晚。而就算是能够想起所有这些也还不够,还必须回想起许许多多爱情的夜晚,每一个夜晚都与另外一个不同,回想起女人临产时的叫喊和分娩后柔弱、苍白的熟睡。还必须陪伴过临死的人,必须曾经坐在死去的人身旁,在敞开的窗口边聆听一阵阵时有时无的嘈杂声。而仅有回忆也还是不够,如果回忆太多的话,我们还必须能够忘却,并且怀着极大的耐心,静静地等着它们再次到来。
因为记忆本身并不真正地存在。直到它变成我们身体里的血液,变成我们的眼神和神态,无名无状地和我们自身不可分离的时候,才会出现一种情形,就是在一个罕见的时刻里,一行诗的第一个词从它们中间浮现,而后脱颖而出。——徐畅 译
如果原著是中文 那当然要读原著咯不过我知道题主意思是问读外国文学只读中文有哪些损失吧简单的说损失是 由于文化差异和翻译者水平的限制中文翻译过来的作品已经不能完全原汁原味地表达原著的涵义了语言差异 和文化差异 是关键 所以要读外国文学的话 有能力就看原著 能力欠缺的 就找好的翻译本子来读会靠谱很多 出版社的话 国内一是上海译文 二是外文出版社 这两个在引进来上做的比较专业 当然人民文学出版社也不用说 都比较靠谱
诗并不如人们所说的是感情--感情早就够了--他是经验。为了一首诗的缘故,必须观看许多城市,人和事物,必须认识动物,必须感觉鸟怎样飞,知道小花早上借以开放的姿态。必须能够想得起陌生地区的道路,不期而遇的会晤,眼见要来的别离--想得起还没有搞清楚的童年日子,想得起一定很伤心的双亲,当他们为你带来某种乐趣,而你并不理解他们的时候--这是别的孩子们喜欢的乐趣啊--想得起如此稀罕地传染又如此深重地变化无常的儿科疾病,想得起静静关闭的小室里的日子,想得起海上的早晨,尤其是海,茫茫的海洋,想得起在高空呼啸而过,并与群星共飞的旅途之夜,--想到这一切还不够。还必须记得起许多彼此不同的做爱之夜,记得临产妇的呼喊,记得柔和的惨白的熟睡的已经愈合的产妇。但是,还必须与临终者待在一起,必须坐在小室里守着死者,窗户开着,沙沙声阵阵作响。有记忆还不够,还必须能够忘却他们,如果记得太多的话,还必须有很大的耐性,等待它们再来。因为记忆本身还是不要紧的。只有它们在我们身上变成血液,变成目光和手势,不可名状而又不再和我们区别开来,只有这时才会发生,在一个非常稀罕的时刻,在它们中间出现并从它们中间走出来一首诗的第一个字。
文学中最优秀的给人内心触动的几乎非常一致的类似,如果把文学列入时尚序列浅肤低吟轻唱那么你会感到少读任何书是缺撼!读一本好书是启智增慧的丰知人生的身心受益!无论中外只收获那来损失!文学没功利性与金钱泾渭分明!文学中强大的功能性是你在最困难,最害怕,最无助最茫然时能专一想起的能感到她安抚的手叱咤的吼或能你省然的无情重击,若你孤自在陌生危机四伏的恶劣环境中唯一常伴的忠实良友。中外文学从无或缺!但也有无聊至极荒唐不经的劣作,世界不缺!就象是一支小船漂在河流上无沦是在尼罗河还是在密密西比河还是在长江最终你的目的是上岸不是讲这河热那河凉的小船是要靠岸的!读好书是唯一真理!只要身心宽荡何须患得患失。读文学就是丰富自已知觉意识。成就自已的人格开阔眼界!真正成熟!文学不是人生教科书它只是一个认知窗口,看到什么不重要!你真得到成熟多少留下没留下最重要。
损失应该谈不上。尽信书不如无书。阅读不仅是去为了获利,所以损失无从而谈,教条式地将某`书中言’用于生活也许会有损失之说(这个说法并不是针对有关律法的书籍)。阅读是我们感知世界的途径之一,另外还如体验、互爱、观察、倾听等(如此可以包括人类所在使用的所有动词)。任何有关书的内容全是来自大自然,因为人本身就是自然的产物,写出的书大都不是给牛看的,对牛弹琴,牛尚不知韵为何物,何况书这种需要经人脑神经才能明意的人类产物。只读这类不读另类的说法,在兴趣选择上说得通,然而在自然一体的大角度上讲,至少有缺乏视野的说法存在。于是说一一只要喜欢或需要,本国的外国的都有读的必要。最后还以损失的话题说一句一一如果你的每天二十四小时都是在忙着数钱,那么停下来读书对你来说还真是一个不小的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