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觉得后四十回不值得深读细读。
曹雪芹的《红楼梦》就是一个完整的内容了,高鹗之后续的四十回从文学价值和故事架构上,都远不及曹雪芹的版本。虽然前八十回的结尾让人有点“云深不知处”的味道,对于贾家最终的结局除了唏嘘之外,还有点水落石出或者峰回路转的期待。但正是因为这份期待,才更显得小说本身的结构巧妙。
高鹗的续集直接平实的给出了结论,贾家没有没落,皇上赦免了贾家,贾家又重新获得了荣耀。甚至原本读书远没有陪姐姐们聊天更有趣的宝玉,在高鹗的笔下也成了按部就班、听话读书的好孩子。
所以,对于这样完全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故事梗概的后续《红楼梦》,不读也罢!
个人觉得《红楼梦》后四十回也是值得细细品味的。
虽然是高鹗续写,没有了曹雪芹原作的神韵,但是高鹗的文笔和写故事的手法也是可圈可点的。
也一样存在一定的文学价值。
有时候高额的措辞确实少雅,但他对全书的把握,仍然是胜过许多读者的,特别是各自的结局。
尤其是在写黛玉的结局时,当她听到宝玉和宝钗结婚的消息时,在宝玉与宝钗大婚当天,泪尽而逝。
完全应和了前文黛玉《葬花词》中的那句“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为什么红学骗子盛行?是没有清洁工——批评家。现在曹学专家的谎言被揭穿,什么曹雪芹的遗稿遗物等。实际看不懂书,不知有“末世”“甄士隐”,就用阶级区分论,什么民科红学、官红,就成真红学。有什么用?实则暴露无真才实学,用金罩一罩,就成了假、大、空专家。其结果骗白痴。胡牵乱扯的是本性,商业是目的,抹杀良知。不管民红官红,要用依据水平说话。要懂“风月宝鉴”的用意。遗憾官红有舆论优势,做假优势,用投机骗傻瓜。
我觉得不应该细读了后面的四十回,因为高鄂续的后四十回确实是不太好,妙玉是金陵十二钗中唯一一个既跟贾家没有血缘关系,也没有亲属(包括结婚)之关系,然而却排进了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第六,直接地排在了王熙凤之前,这必定是在后四十回有某些因素妙玉才能够排到如此地位,而高鹗却没有写出来。里面思路凌乱,很多地方让人无法理解,不建议细读。
《红楼梦》后40回值得细读。我觉得虽然后40回不是曹雪芹所写,但也是高鹗根据前边80回的发展和主题而写的,并未偏离很多,从12金钗的判词和开篇来看,曹雪芹已经给整部作品定了基调,我们只是先入为主认为曹雪芹写的一定好,其实高鹗的后40回造诣也很高,从文笔到情节都是很认真的,也给了《红楼梦》一个好的结尾,否则我们会更遗憾。
《红楼梦》前八十回是曹雪芹本人所写,后四十回是高鹗续写的。
虽然有人说后四十回不是曹雪芹原意,但我认为后四十回还是值得仔细品读一遍。
前八十回写贾府之盛,做足了铺垫,预示着有什么要发生,肯定是不好的事情,但八十回读完的时候感觉没有收尾。高鹗的后四十回,写出了贾府之衰,读完才明白这些不好的事情究竟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