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奥秘致力为广大影视爱好者提供电视剧电影未完剧情揭秘
你好,请登录

明代的观赏陈设玉有哪几类,各有何特点?优质

322次浏览| 2022-07-30 07:57:28 更新
来源:互联网
3个回答
满意答案

明代玉器在明初继承了宋、元的种类,中晚期代表作品如下:

礼玉有玉璧,玉圭(镇圭、脊圭、谷圭)。

饰玉有玉坠、玉佩、花形玉纽。

实用配饰玉有玉带、带钩、带扣、玉簪、方形玉牌。

其中玉带有三种:透雕、镶宝、素面。带钩存世量较多。

实用器皿有玉盉、玉杯、玉壶、金拖玉执壶。

陈设玉器有玉插屏、玉山子、盆花、圆雕人和兽、玉花卉等。

明代玉器出现了一批经典作品,明汪兴祖墓出土的玉带板,朱翊钧墓出土的玉圭、玉带钩、玉盂、玉碗、玉爵、玉壶、玉佩等。

壶、爵、杯是实用的玉茶酒具,是明代最具特色的玉器造型。明代玉壶的大量增加,与其时饮酒茶之风的兴盛有关。

花形玉杯是唐宋盛行的一种玉杯,至明代继续流行。

英雄合玉杯是明代唯一的双通式玉杯,杯身把体一侧镂雕鹰和熊,鹰在上,熊在下,寓意“英雄”。英雄合玉杯多为宫廷大婚时使用,类似于后来流行的喝交杯酒使用的形式。

玉簪在明代极为兴盛,可能与苏州碾玉名匠陆子冈琢制一批工艺水平极高的刺激后妃贵妇的消费有关。明代复杂的玉佩,是仿古玉佩组,也是上古时期风靡一时的君子佩。玉镯不仅在宫廷使用,而且在民间也广为流行,且用料、造型、装饰十分讲究,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准。最具时代特色的有两种:一是深受文人画艺术的影响,在玉器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诗书画印艺术;二是符瑞吉祥的谐音题材大为流行,在玉器上比比皆是隐喻吉祥的纹饰。例如马背踞一猴寓意为“马上封侯”、 戟磬图案寓意为“吉庆”。

229 0

和田玉历史悠久,在明清时期达到了一个鼎盛的事情。如今,在和田玉投资中,一些明清玉器因为既有玉质保障又具有文物价值,价值非常高。特别是明朝一代名家陆子冈雕刻的玉器风格独特优美,至今很多人都还在仿子冈牌。明代玉器有哪些特点?明代有早中晚三个时期,不同时期的和田玉器特点不同。

在明代早期。其玉器做工非常严谨,器形以优美见长。雕刻的艺术风格还延续着元代的特点,刀法遒劲、风格粗犷、不重细节,可谓是元代遗风。受元代影响较大。

玉器发展到了明代中期,开始摆脱元代的影响,拥有代表当时社会生活的特征。当时社会正值盛世,文化繁荣,所以,这个时期的玉器人文色彩浓郁,器形小巧玲珑。越来越平民化,有很多市民阶层也开始佩戴使用和田玉器了。

在明代晚期,玉器发民渐入佳境,无论是在产量还是品种、题材方面,都有很大的增加及提高,发展到这个时期,玉器开始商品化,交易频繁,参与海外贸易,人们开始重视玉器的寓意、质量。晚明玉器特别流行吉祥题材玉器,讲究“意必吉祥”。

明代宫廷用玉,多与金银宝石镶嵌工艺结合。这类器物金玉珠宝融为一体,有在玉饰件上镶嵌红宝石、蓝宝石的;有金镶玉的带板;有金饰件上镶嵌红宝石、蓝宝石的;无不雍容华贵,珠光宝气,彰显了明代皇室贵族气派。明代玉器的纹饰和装饰手法,有丰富的动物图案龙、蟒、凤、狮、虎、鹿、羊、马、兔、猴、鹤、鹅、斗牛、飞鱼等;植物图案菊花、牡丹、荷花、葵花、兰花、石榴花、灵芝、山茶花等;盛行以图案为底纹或边饰万字、喜字、寿字、流云、朵云、波浪等。

收到322个赞
最新文章
明代的观赏陈设玉有哪几类,各有何特点?
明代的观赏陈设玉有哪几类,各有何特点?
追剧小科普07-30
娱顽童
娱顽童
322
为什么说收集门券能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呢?
为什么说收集门券能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呢?
追剧小科普07-30
何为心安
何为心安
566
为什么书买得越多,拖延症越厉害?
为什么书买得越多,拖延症越厉害?
追剧小科普07-30
惜食惜人
惜食惜人
853
看不懂《围城》是不是没有文化,为什么?
看不懂《围城》是不是没有文化,为什么?
追剧小科普07-30
五柳先生
五柳先生
245
婚内出轨,该不该被原谅?
婚内出轨,该不该被原谅?
追剧小科普07-30
娱乐海大富
娱乐海大富
873
哪一个瞬间让你觉得这辈子就这样了?
哪一个瞬间让你觉得这辈子就这样了?
追剧小科普07-30
游戏员
游戏员
594
没有城府的人好吗?
没有城府的人好吗?
追剧小科普07-30
农视网
农视网
681
领导是喜欢奴才还是喜欢人才呢?
领导是喜欢奴才还是喜欢人才呢?
追剧小科普07-30
游戏人游戏事
游戏人游戏事
930
如何成就更好的自己?
如何成就更好的自己?
追剧小科普07-30
萌萌二次元
萌萌二次元
238
应该不应该尊敬上级领导?
应该不应该尊敬上级领导?
追剧小科普07-30
快乐的死肥宅
快乐的死肥宅
302

快乐的死肥宅

还没有个性签名哟
作者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所有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若因此产生任何纠纷作者本人负责,本站亦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CopyRight©1999-2013 WWW.YI2.NET All Right Reserved 湘ICP备160204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