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的本质是写实的。摄影当然可以象绘画那样组织各种各样美丽的画面,但比较而言,对其建立在写实本质上的表现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可能更为重要。纪实摄影在中国广受重视,并且已经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正是因为纪实摄影在充分地利用摄影的写实功能;而新闻摄影、报道摄影在今天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正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也无不是因为其充分地体现出摄影在写实方面的特殊威力。但是,对写实摄影在主题表现方面的技术技巧问题,大家研究得还不够充分,系统地归纳更少,这正是我想以这个重要的主题与大家一起探讨的本意。
写实摄影的基本操作,不论是艺术创作,还是非艺术的拍摄,都是直接面对活生生的现实世界。画面上形成的所有影像,包括所有细节,无一不是现实生活中本来的样子。对此人们甚至有一个不容置疑的原则,就是拍摄到画面上的所有东西,不能允许任何弄虚作假。其实,这正是所有写实类摄影的基本特征。
如果与绘画去比较,可以认为,写实类摄影是用捕捉现实生活中的某一瞬间的方法,去最终实现艺术的或情感的表现、表达。其突出的特点,是现实情境的有机组织(甚至是瞬间组织);而绘画则是着意描绘理想的画面,并通过各种渲染手段,去实现艺术的或情感的表现、表达。
有几点一定要弄清楚:
1、生活中真实存在的景象,而非经过构思最终形成的影像;
2、捕捉某一瞬间,而非雕琢一个画面;
3、情境的瞬间组织,而非精心设计安排。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这种捕捉自现实生活的景象,以及在瞬间定格的画面,一定是为某个主题服务的,而绝非捕捉到什么算什么。
最早的写实摄影作品当推英国摄影家菲利普·德拉莫特于1853年拍摄的那些火棉胶纪录片。稍后,则是罗斯·芬顿的战地摄影和六十年代末的威廉·杰克逊的黄石奇观。1870年以后,写实摄影渐趋成熟,开始把镜头转向社会,转向生活。如当时的摄影家巴纳多博士就拍摄了流浪儿童的悲惨境遇,而震动了人们。
由于写实摄影作品所具有的巨大的认识作用和非凡的感染力,逐渐在新闻领域中占据了自己的地位。九十年代美国摄影家雅谷布·里斯关于纽约贫民窟生活的那些作品,就是这方面的奠基作品。
写实摄影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摄影流派,延绵至今,仍是摄影艺术中基本的、主要的流派。它是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在摄影艺术领域中的反映。该流派的摄影艺术家在创作中恪守摄影的纪实特性,在他们看来,摄影应该具有“与自然本身相等同”的忠实性,画面中的每一个细节,只有具有“数学般的准确性”,作品才能发挥他种艺术媒介所不具有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写实主义摄影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摄影流派,延绵至今,仍是摄影艺术中基本的、主要的流派。它是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在摄影艺术领域中的反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