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奥秘致力为广大影视爱好者提供电视剧电影未完剧情揭秘
你好,请登录

孔子为何要为“不知而不愠”之人点赞,道理何在?优质

493次浏览| 2022-07-30 15:45:11 更新
来源:互联网
2个回答
满意答案
155 0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何谓孔子眼中的学;为何学时习之,便能让人感到愉悦?有朋自远方来,是单纯地待客之道吗;如是,近朋又该咋办?君子的划分标准是什么;人不知而不恼怒,这样的人为何能被孔子认定为君子?这些,小编将在文中为大家一一解惑。不过,在此之前,请允许小编先介绍下孔子。

孔子是何许人也

关于孔子,各大百科都已经有很详细的介绍;所以这里只是略微地挑些重点。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与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据说修订了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相传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孔子去世后,他及其学生的言行和思想被孔门弟子记录下来,整理编纂而成《论语》,二十卷,一万一千七百零五字。另外,小编想弱弱地补充一句,孔子的太阳星座乃天秤座。之所以要补充进这点,是因为星座本身并不神秘,说白了就是关于人性的概率学,故星座对研究孔子的思想、行为亦会有一定的帮助。比如孔子主张“及而不过”,不走偏锋;固然很大程度是他的后天修为所致,但亦与天秤均衡的天性不无关系。这点,小编在日后的相关文章中,会具体提到。

孔子眼中的学

“习”在古书中,有“实习”“践习”的意思,如《礼记射义》的“习礼乐”“习射”;《史记孔子世家》的“孔子去曹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等。“时习”便是经常温习,以求巩固,以备实践;当然,领悟能力强的学者,亦可通过“时习”来“知新”,所谓“温故而知新”。“说”则是通假字,通“悦”,高兴、愉悦。这两个知识点,比较容易;故,小编想将重点放在对“学”的解读上,即:何谓孔子眼中的学?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颜回无疑是孔子心目中最为好学的学生之一,而其好学的重要表现便是“不迁怒,不贰过”,既不迁怒于人,亦不重犯同一过失。由此可见,孔子眼中的“学”,主要并非知识技艺,而是为人处世。这点可从“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等处,得以证实。因此,也就不然理解,孔子为何会认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因为经常温习,不断精进自己在为人处世方面的学问,以备实用,以更好地促进和维护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自然间的和谐关系,确实能够令人愉悦。

有朋远来,乐乎;那么近朋咋办

“有朋”,可有两种说法:一、有朋友;二、通“友朋”,即朋友。汉代学者认为“同门曰朋,同志曰友”。按其说法,取第二说,似乎更妥。不过,在小编看来,这两种说法的差异不大。曾子说:“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因此,“有朋自远方来”,尤其是那些来自远方且与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确实是件高兴的事。但问题来了,假若经常有朋友从远方来,对寻常人家而言,恐怕亦会承受不起,因为开销不够;总不能为了“不亦乐乎”,便去打脸充胖子。况且,“近朋”又当咋办,总不能厚此薄彼吧?因此,小编更赞同南怀瑾先生的意思,不宜将本句单纯地视为待客之道,而应视作做学问需耐得住寂寞。而“远方”,亦不仅包括了空间的遥远,而且还暗含着时间的久远。

愚公移山时,以智叟为代表的四邻八舍,纷纷讥笑其傻,但愚公并未因此退缩,依旧矢志不渝,最终感动上天,移走大山。孔子本人亦是如此。孔子的学问,直到汉武帝时候才开始大规模地兴盛起来,司马迁撰《史记》,便非常赞扬孔子,这个时间隔得有多远?整整有五百年。因此,小编觉得,做学问亦要如愚公、孔子这般,能够矢志不渝,能够“守死善道”;如此,即便周遭之人均不理解,亦会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哪怕此人来自远方,身处将来。因为“德不孤,必有邻”。

君子的划分标准

《论语》的“君子”,有两种划分标准:一是以身份地位来划分,“君子”即是具有高贵身份、显赫地位的人;一是以学问来划分,“君子”即指具有高深学问的人。鉴于《论语》中,有关“君子”的论述,多与学问有关,而很少涉及身份地位,如“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等;故,小编这里取具有高深学问的人。

当然,从广义上说,学问高的人,是指“道”“德”“仁”“艺”俱佳的人;从狭义上说,则是特指“道”与“德”上有所造诣的人。因为道与德乃是君子的内在本质。而“仁”,虽然孔子说过:“君子去仁,恶乎成名”;但无奈孔子亦说过:“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至于“艺”,则只是君子的外在形式,如果仅有“艺”,虽然亦称得上是君子,然而如果让孔子选用,他宁愿选用“先进于礼乐”的“野人”,亦不愿选用“后进于礼乐”的“君子”。

人不知而不愠,何以能为君子

“愠”,怨恨、愤怒。曹丕在《典论论文》中的开篇便写到“文人相轻,自古而然”;直至今日,文人间相互谩骂甚至相互殴打的事,亦非绝耳。之所以文人会相轻,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担心自己被轻视、被不知。当然,这种担心的背后,恐怕主要还是担心自己的面子、名誉、地位、甚至财富等各种利益受损。故,孔子说“放于利而行,多怨”;一个真正“义以为质”的君子,则“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又何来愠之有。况且,小编认为,一个人倘若在“不知而不愠”的心境下,亦能做出学问来,多半不会归于虚浮,应该算是正儿八经的君子。

小编试译

孔子说:“学并能经常温习,以备实用,这难道不令人感到愉悦吗?即使自己的所学不被身边所接受,但总会有能与自己惺惺相惜的人,即便他远在天边,远在未来,这难道不令人感到快乐吗?没人理解,自己亦不恼怒,这难道不是君子吗?”

参考资料

《论语译注》(杨伯峻)、《论语别载》(南怀瑾)、《列子》(列御寇)

小编乃一名80后的脑瘫君,当然只是小脑偏瘫之类的,手脚和语言有些不便罢了,并不妨碍对《论语》的热爱,希望能与大家一起分享和探讨《论语》中的知识与智慧。欢迎大家关注我的百家号:论语新说,并多提宝贵意见。

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在现在这个社会,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称,我们不能要求别人会明白自己心中的想法,也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别人身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有的时候我们会很暴躁,觉得别人不明白自己的心思;会很烦恼,因为自己的好意别人不领会。也是这种烦躁和烦恼,让我们很难得处理好彼此之间的关系。

无论是几百年前的旧封建还是现在的共产主义不知而不愠都很被需要。就拿当时的皇帝来说,皇帝万人之上,因为他权力大把思想强加在所有人身上,最终王朝灭亡;现在的社会,白花怒放,各有千秋,想要别人了解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如果因为不被了解,我们自己会觉得不开心,同样别人也不愉快。宰相肚里能撑船,要学着豁达,不因为不被了解而郁郁寡欢;学着看淡一切,不小肚鸡肠。

不知不愠是快乐,更是豁达。

收到493个赞
最新文章
孔子为何要为“不知而不愠”之人点赞,道理何在?
孔子为何要为“不知而不愠”之人点赞,道理何在?
追剧小科普07-30
桃子说游戏
桃子说游戏
493
30年前的恋爱是怎样的?
30年前的恋爱是怎样的?
追剧小科普07-30
王者荣耀喵
王者荣耀喵
982
现代人以双眼皮为美,为何中国古代仕女图中美女是单眼皮?
现代人以双眼皮为美,为何中国古代仕女图中美女是单眼皮?
追剧小科普07-30
萌萌二次元
萌萌二次元
620
怎样分辨白茶的好坏?
怎样分辨白茶的好坏?
追剧小科普07-30
鱼玩君
鱼玩君
527
关于诺贝尔奖的资料
关于诺贝尔奖的资料
追剧小科普07-30
王者荣耀职业联赛
王者荣耀职业联赛
444
武夷岩茶的外形和口感是怎样的?
武夷岩茶的外形和口感是怎样的?
追剧小科普07-30
游戏电竞大玩家
游戏电竞大玩家
461
艾爱国个人简介
艾爱国个人简介
追剧小科普07-30
乐叔娱评
乐叔娱评
497
该怎么选星月菩提呢?
该怎么选星月菩提呢?
追剧小科普07-30
DNF今天趣
DNF今天趣
922
为什么当今社会有很多人喜欢墨家?
为什么当今社会有很多人喜欢墨家?
追剧小科普07-30
小龙女说娱乐
小龙女说娱乐
651
诸葛亮生平简介
诸葛亮生平简介
追剧小科普07-30
娱乐大图鉴赏
娱乐大图鉴赏
901

娱乐大图鉴赏

还没有个性签名哟
作者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所有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若因此产生任何纠纷作者本人负责,本站亦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CopyRight©1999-2013 WWW.YI2.NET All Right Reserved 湘ICP备160204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