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她无情,是因为她被“教化”成了这个样子。主动放弃天性,自觉对封建闺范缴械投降,然后任凭它们浸入她的灵魂。面具戴久了,连自己也忘记了原本的样子。但是,生而为人,她也有追求美、追求爱的权力。如果她真的“无情”,就不会大中午的跑到怡红院给人家绣肚兜,不会三天两头往怡红院跑,让人家丫鬟晴雯不耐烦,也不会在宝玉挨打之后贴心送来膏药,还说了那句自悔失言却让宝玉无比畅快的话,更不会在薛蟠说了那句你因为有金,所以要拿宝玉的玉来配的话之后就哭了整整一夜。种种迹象表明,薛宝钗对贾宝玉用情至深。只是,或许她自己也未曾觉得。
刘姥姥说白了就是求贾府救济的贫苦人家,大家都在笑话刘姥姥时只有宝钗不笑,湘云也只和宝钗诉苦并且诉到流泪,也只有宝钗能够发现邢岫烟的难处。当岫烟的当票被捡到,养尊处优的小姐们和黛玉都不认识一张当票,只有宝钗默默帮岫烟藏了起来。宝钗连家中店铺的伙计都清楚,说明她为家里承担很多,作为生意人,最能看出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再无情的人也有温暖的一面。
薛宝钗非但不无情,还是个很有侠义精神的人,史湘云夸口请客却没钱,她帮忙解决了难题。林黛玉读了杂书席间说漏嘴,她悉心教导提醒,黛玉病重不敢和老太太等人要燕窝,她主动送来,邢岫烟没钱当了棉衣,她帮忙赎回来,这些都能证明宝钗是个乐于帮助别人的人,而且帮助别人也从不大张旗鼓。真正的无情人是惜春
宝姐姐怎么会无情?她是大家闺秀又是山中高士。诗社的雅号是蘅芜君。 写出“谁怜我为黄花瘦,慰语重阳会有期。”的诗人怎么可能会无情呢?她不过是看淡了人间沧桑,明白世事无常。在情绪管理上比一般人都强,很少有事能让她失态。她的见识高,处理问题时能很快找到好的解决方法。她懂得取舍,懂得牺牲。
《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死金丹独艳理亲丧》中,薛宝钗所抽花名签上的一句诗是“任是无情也动人”,很好的概括了宝钗的性格特点:她如艳冠群芳的牡丹,即使看起来冷漠无情,也能使人心动。也就是说,宝钗是热情的,多情的,但这种热情与多情被她的“随分从时”“藏愚守拙”掩盖住了。
太理性了,背负家族重任,以致于计较事情的利益所在,活成了程序化,无情谈不上吧!我认为: 艳冠群芳的牡丹不是赞扬,是真实的评价!牡丹,花中之王,王者做事只管目的,不讲感情,有该有的仁慈和冷酷,否则,难做王者!宝钗为了家族未来,成了人际圈里的女王,很是无奈!同情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