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水泡”(术语称水疱,强调是一种病理状态)其实是局部的皮肤在受到反复的摩擦后,表皮与其下的组织失去致密的联系,体液(就是组织液)渗入这个间隙后所形成的。(皮肤性病学的标准注释是:高出皮面、内含液体的局限性、腔隙性皮损;可位于角质层下、表皮内或表皮下,根据位置不同,疱壁可呈紧张或松弛;内容物含血液者称血疱。)遇泡挑泡似乎是人们在发现水泡之后最常见的做法,殊不知这样做存在较大的风险。
如果缺乏足够的无菌观念,患处没有消毒或者挑泡的器械没有消毒,抑或挑破水泡后的创面没有很好的与外界隔离,都有造成伤口感染的风险;而一旦发生了感染,即使只是单纯的局部的炎症,在增加不适感的同时也会引起活动的不便(针对lz这个特定部位)。以楼主所说足底的水泡为例,个人建议;
1.若局部的水泡较小,只有挤压时会有不适感,不需特殊处理,如果能休息当然最好,实在需要活动可以更换已经穿得合脚的鞋或是适当增加袜子的厚度,减少对局部的刺激,有助于水泡的自行消褪;
2.若水泡较大,通过上述手段并未是水泡减小或局部疼痛明显,可以采取破壁的方式引流出内容的液体,再妥善包扎(操作的前提是无菌原则!包扎时要避免过紧以免引起局部的缺血!);
3.如果局部除了疼痛,还出现了局部皮肤温度升高,水泡内液体浑浊甚至有脓性物,提示可能有局部的感染或是脓疱形成,建议立刻就近就医,局部切开引流,可能需要口服或肌注抗生素治疗。
身为一个走路多点就长水泡,热点鞋子闷了也长水泡,最多的时候两只脚长了至少六个水泡的人,必须不请自来 不喜欢脚上有东西所以一般都会挑破,而且多数情况是用指甲刀剪的,对我就是这么简单粗暴。具体来说,水泡也分阶段的,初级阶段只是比较白的小泡泡,跟周围看起来不一样,直接无视之。接下来就很明显了,要是后面几天不用走很多路或者经常站立什么的就戳破它吧,刺一个洞水流出来再剪皮。
不管它会自己干瘪下去,但是那块儿的皮肤在水泡消了之后就会皱起来。然后,重点来了,最厉害的水泡是晶莹透亮又圆又大的,你看着都害怕不小心就在行走途中把它压破了,这样的果断要消灭,再擦碘伏,请不要用酒精伤害你柔嫩的脚Σ>―(´•ω•`)→可以用创可贴什么的简单包一下,但是最好不要捂着。
如果只是刚形成的水泡,建议不要挑破。首先,一般家庭所用的针达不到无菌要求;其次,挑破之后,一个闭合的无菌环境愣是变成一个开放伤口,之后的护理和消毒都成问题,搞不好继发一个细菌感染,形成脓肿就更麻烦。
因此,对于新形成的水泡,注意局部保护,不要再磨那个地方,几天就自己吸收了。当然,如果是有红肿热痛等感染迹象,甚至是局部脓肿形成,一定要开放清创。这也不是在家里用个烧红的缝衣针能搞定的,除非家里有外科大夫,否则赶紧上医院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