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毒物是有原型存在的,不过柯南道尔对它做了一些加工。这种生物碱其实并不神秘,最初美洲土著将箭毒蛙分泌毒液涂抹于弓箭上用来杀伤野兽,后来经过化学提取发现这一种生物碱——筒箭毒碱,并在1942年成功用于麻醉中,作为肌松剂使用。生物碱存在于自然界(主要为植物,但有的也存在于动物)中的一类含氮的碱性有机化合物,有似碱的性质,所以过去又称为赝碱。大多数有复杂的环状结构,氮素多包含在环内,有显著的生物活性,是中草药中重要的有效成分之一。具有光学活性。有些不含碱性而来源于植物的含氮有机化合物,有明显的生物活性,故仍包括在生物碱的范围内。而有些来源于天然的含氮有机化合物,如某些维生素、氨基酸、肽类,习惯上又不属于“生物碱"。这种药品的作用描述起来非常简单,阻断神经肌肉接头的递质传导,让肌肉松弛。因为呼吸肌也同时受累,所以受此药物影响的人无法自主呼吸,在缺乏呼吸机支持的情况会很快窒息死亡。后来因为这种药物作用时间长,没有相应拮抗药物,难以控制逐渐被淘汰。对于这种药物的自然存放时间已经物理性状我没有查到,同时相关文献也没有提到可以口服起效,我认为应该是不能通过口服起效的。
目前临床使用的超短效肌松剂是它的改良产品——氯化琥珀胆碱,物理性状为油性,可溶于水,一旦进入血液30秒既产生作用,十分钟左右可被代谢完,同样口服没有相关文献报道,应该是不起效的。现在的偷狗贼就是用弩发射含有这种药物的毒标来杀狗,也有射中人致死的报道。神奇的是这种生物碱还是除草剂。
已知生物碱种类很多,约在10,000种左右,有一些结构式还没有完全确定。它们结构比较复杂,可分为59种类型。随着新的生物碱的发现,分类也将随之而更新。由于生物碱的种类很多,各具有不同的结构式,因此彼此间的性质会有所差异。但生物碱均为含氮的有机化合物,总有些相似的性质,因为在其生物合成的途径中氨基酸是起始物,主要有鸟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色氨酸等,主要经历两种反应类类型:环合反应和碳——氮键的裂解,所以总有些性质相似。
生物碱具环状结构,难溶于水,与酸可以形成盐,有一定的旋光性和吸收光谱,大多有苦味。呈无色结晶状,少数为液体。生物碱有几千种,由不同的氨基酸或其直接衍生物合成而来,是次级代谢物之一,对生物机体有毒性或强烈的生理作用。
生物碱(1)绝大多数生物碱分布在高等植物,尤其是双子叶植物中,如毛茛科、罂粟科、防己科、茄科、夹竹桃科、芸香科、豆科、小檗科等。 (2)极少数生物碱分布在低等植物中。 (3)同科同属植物可能含相同结构类型的生物碱。 (4)一种植物体内多有数种或数十种生物碱共存,且它们的化学结构有相似之处。在常压时绝大多数生物碱均无挥发性。直接加热先熔融,继被分解;也可能熔融而同时分解。只有在高度真空下才能因加热而有升华现象。但也有些例外,如麻黄碱,在常压下也有挥发性;咖啡因在常压时加热至180℃以上,即升华而不分解。生物碱大都用于医药治疗及研究。少数品种用于分析[如白路新(Brucine)测定硝酸盐]或作为对比样品。 生物碱一般性质较稳定,在贮存上除避光外,不需特殊贮存保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