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守住四道防线
1、吃
保证钙摄入。成年人的推荐钙摄入量是每天 800 毫克,50 岁以上要增加到每天 1000 毫克。因为我国居民膳食中的钙摄入量平均在 400 毫克左右,所以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补 400~600 毫克钙是合适的。不止是吃钙片,在饮食上,要适当吃些鱼类、禽畜肉和蛋类,每天喝上 300 毫升牛奶也是很推荐的。当然,也不要忘了低盐饮食和戒烟戒酒。
2、动
推荐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较好,即运动时心跳呼吸加快、但不急促、无明显疲劳感为度,避免剧烈运动。建议一周至少运动 5 次,每次在半小时以上。可选的项目很多,快走、慢跑、骑车、广场舞、太极拳等都是可以的。
3、治
积极治疗引起骨质疏松的疾病,比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胃肠疾病、风湿疾病等,避免自行服用容易引起骨质疏松的药物。
4、查
做好骨质疏松症的筛查,以便尽早治疗。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周身骨骼疼痛、身高缩短或驼背,建议尽快到医院检查骨密度是否患有骨质疏松症。骨密度检查是确诊有无骨质疏松症的好办法。
疼痛是个令人不快的感觉,腰酸背痛是很多人都会出现的症状,坐姿不对、低头玩手机、电脑等等,可以使用半导体激光低频治疗仪缓解和治疗疼痛,是家庭必备的去疼痛的“神器”。
1、绝经后女性
绝经后体内雌激素下降,绝经后 5~10 年内发病风险增加。
2、高龄老人
特别是大于 65 岁的女性和大于 70 岁的男性。因为胃肠功能减退、不注意饮食等,容易营养不良,再加上体内性激素紊乱、合并多种慢性病,容易出现骨质疏松。
3、吸烟酗酒的人
过量酒精或烟草使得钙、维生素 D 及性激素减少,直接影响骨骼细胞功能。
4、营养失衡人群
蛋白质、钙和维生素 D 等摄入不足。
5、盐摄入过多人群
过量的盐促进钙流失、影响骨细胞功能。
6、活动少或长期卧床的人群
活动的肌肉不停地刺激骨组织,能避免骨骼变得脆弱。
7、晒太阳少的人群
体内 80%~90% 的维生素 D 的生成,依靠皮肤接受紫外线照射,晒太阳少致其不足。
8、消瘦人群
体质指数小于 19 的,更需要留意。体质指数 = 体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
9、亲属有骨质疏松
尤其是母亲、外婆等母系亲属患有骨质疏松症的,发病风险会更高一些。
此外,患有其它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风湿疾病、胃肠疾病、肾病等)或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强的松、吡格列酮、奥美拉唑等)的人群,罹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也大大增加。
不少人会说:“腰酸背痛腿抽筋,你得补钙”,这话说得有道理吗?有的。腰酸背痛,其实就是骨质疏松症的表现之一,你需要堤防了。最近的研究表明,我国 40 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发病率为 24.62%,意思是有大约 1.4 亿骨质疏松的患者,数量相当惊人了。
简单来说,骨质疏松症就是骨骼中钙等矿物质含量减少,补钙的确是应对方式之一。哪些人更容易骨质疏松?又该如何为骨骼守住防线?
骨头怎么就松了?骨骼有自己的代谢系统:每天有部分骨组织被溶解破坏,又会生成新的骨组织,“新旧”交替,两者平衡,骨骼才健康。正常的性激素水平,蛋白质、钙和维生素 D 的摄入以及适度运动等,有助于保持这个平衡。一旦平衡就被打破——“旧”的去得多,“新”的来太少,骨质疏松症就悄然上身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