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卫生在预防流感的过程中也起着关键的作用。流感病毒很容易通过手部接触表面沾有病毒的物品后再接触口鼻而感染,专家称约一半的流感发病就是通过手部接触患病的,所以勤洗手、保持手部的卫生十分重要,平时还应尽量避免用手接触眼睛、口鼻等。另外,洗手时不要简单地在水龙头下面冲一冲,而要用肥皂来认真清洗,时间也要尽可能长一些。另一个是外出时注意戴口罩,虽说戴口罩不能起到完全阻隔病毒的作用,但就目前来说是减少被传染的最好办法之一,至少可以让我们少吸入一些空气中飘散的病毒。
流感病毒是通过空气传播的病毒,尤其在密闭的环境中更容易传播,所以我们要经常开窗通风,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从而降低房间内病毒的浓度,减少人与病毒接触的机会。平时的活动场所尽量选择露天或是空气流通的地方,避免到密闭的环境中逗留,少去人多的公共场合。在露天或是空气流通的地方,即使周围有流感病人,空气中的病毒也会随风飘散,阳光中的紫外线也有能很好杀灭病毒的作用;密闭的环境中病毒更容易传播,所以流感流行期间应尽量少乘坐飞机、空调火车或是空调大巴,少去有中央空调的大酒店或大商场;人多拥挤的地方空气混浊,空气中病毒存在的几率大、浓度高,所以为了安全起见,最好不要到这类地方去。
合理安排饮食也可以提高自身免疫力。荤多素少、热量过高、脂肪过剩的饮食对人体非常不利,会使消化系统功能减退,身体抗病毒的能力下降,让流感病毒乘虚而入。所以要合理安排饮食,多吃点菜水蔬果,清淡为主,同时,也要保障营养均衡。合理地安排一些体育锻炼,如散步、跑步、爬山、打球等都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御病毒侵袭的能力。
所有人都是流感病毒的易患人群,其中儿童、老人由于抵抗力差易感染,而青少年因为流动性大、在学校里人员密集,被传染上流感病毒的几率也会更高一些。一般建议以下两类人应该接种流感疫苗:一类是患流感后发生并发症风险较高的人,比如上面提到的老年人、儿童、患有慢性病的人(如肺气肿、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等)、生活不能自理或住养老院的人、计划在流感季节怀孕的妇女等。
另一类是虽然自身健康状况很好,但有较大机会把流感传给高危人群的人员,例如:家中有儿童、老人以及慢性病的人,特别是密切接触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如:带孩子的父母、保姆、照顾老人的护工等等);医疗保健工作人员;敬老院工作人员等。
因疫苗接种后产生抗体需要一定时间,所以应在流感季节来临之前接种,我国大多数地区应在每年9月-10月开始接种。因为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每年流行的流感病毒不同,所以流感疫苗应每年接种。
在重点人群中形成免疫屏障是防治甲流的有效措施之一。专家建议年老、体弱、慢性病患者、医务人员、6个月-3岁的儿童每年都应该接种。接种疫苗后需要大约两个星期的时间,身体才会产生抗体,可以起到预防流感病毒感染的作用。值得提醒的是,流感疫苗并不是接种一次就可以一劳永逸,而是每年都需要接种,因为疫苗配方是在对当年流行病毒毒株预测的基础上制成的,而流感病毒毒株几乎每年都发生变异。人的休息和睡眠状况会直接影响抵抗力水平,所以任何活动都应适可而止,保持充足的睡眠,尽量不要熬夜,感到身体疲劳时要及时安排休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