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子里含有一种多酚类物质——鞣酸,在一定条件下,它会跟蛋白质结合,形成不容易被人体消化的沉淀物——鞣酸蛋白,而酸奶蛋白质含量高,于是两者不能同吃的说法就传开了,最吓人的是说它们一起吃会死人。论据没毛病,结论很唬人。一个人同时食用了柿子和酸奶,身体中的确会产生鞣酸蛋白,但对人的影响顶多是不消化、胃胀气不舒服罢了,不会致死。如果您胃肠功能比较差,避免柿子和酸奶同食是有必要的,但万一不留神一起吃了,也不用自责,偶尔一次真的没什么,身体也没那么脆弱。胃肠功能差的人,即使单独吃柿子也要小心:不要空腹吃,一次不要吃太多,等柿子完全熟透再吃!如果您很健康,胃肠道也没啥毛病,就不必压抑自己的食欲,酸奶、柿子想吃就吃,担心胀气等不适,别多吃就好了。在吃柿子的时候还得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在空腹时,要避免进食柿子,在非空腹状态下一次最多不能超过3个;二是不要吃柿子皮,鞣酸大部分在皮上;三是患有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的胃功能低下者和糖尿病患者不宜食用柿子;四是不要同橘子、猕猴桃等含酸性较强的水果以及蟹、鱼、虾等含蛋白高的食物一起吃。柿子营养丰富,但同时含有大量的鞣酸,而酸奶中含有蛋白质,两者反应会产生难以溶解的鞣酸蛋白,最终容易形成胃结石,但并不会产生有毒物质。
一: 空腹不能吃柿子:
因柿子含有较多的鞣酸及果胶,在空腹情况下它们会在胃酸的作用下形成大小不等的硬块,如果这些硬块不能通过幽门到达小肠,就会滞留在胃中形成胃柿石。小的胃柿石最初如杏子核,但会愈积愈大。如果胃柿石无法自然被排出,那么就会造成消化道梗阻,出现上腹部剧烈疼痛、呕吐、甚至呕血等症状,曾在手术中发现大如拳头的胃柿石。如果胃“有底”的话,就可避免胃柿石的形成。
二:控制每次吃的量:
柿子中的鞣酸能与食物中的钙、锌、镁、铁等矿物质形成不能被人体吸收的化合物,使这些营养素不能被利用,故而多吃柿子容易导致这些矿物质缺乏。又因为柿子中含糖较多,所以人们吃柿子比吃同样数量的苹果、梨更有饱腹感,从而会影响食欲,并减少正餐的摄入。一般认为,在非空腹的情况下,每次吃柿子以不超过200克为宜。
中医学中,螃蟹与柿子都属寒性食物,故而不能同食。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含高蛋白的蟹、鱼、虾在鞣酸的作用下,很易凝固成块,即胃柿石。
糖尿病人勿食,柿子中因含10.8%的糖类,且大多是简单的双糖和单糖(蔗糖、果糖、葡萄糖即属此类),因此吃后很易被吸收,使血糖升高。对于糖尿病人而言,尤其是血糖控制不佳者更是有害的。
有的人感到吃柿子的同时咀嚼柿子皮比单吃柿子更有味道,其实这种吃法是不科学的。
因为柿子中的鞣酸绝大多数集中在皮中,在柿子脱涩时,不可能将其中的鞣酸全部脱尽,如果连皮一起吃更容易形成胃柿石,尤其是脱涩工艺不完善时,其皮中含的鞣酸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