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药物也分很多种类,且与个人身体素质密切相关。大家常说是药三分毒真的是有道理的,亲测遭了不少罪,差点凉了,下面分享一下我的治疗抑郁症过程中,对药物过量食用时的各种反应(PS:药物名称就不说了)。
一、一次性口服过量
在一次因为生气导致情绪异常暴躁,心慌至浑身发抖的时候,我吃了超过医嘱的最高量,而且是平常摄入量的两倍左右,出现的状况是:药效特别快,不到半小时就稳定了情绪,但随之而来的是极度的恶心、无力、嗜睡、头晕,有些像坐车晕车的感觉一般,但要更严重许多,而且没过太久,身上开始出现木僵、呼吸困难的现象。
家里人把我送到医院,医生紧急做插管供氧,保持呼吸通畅,做了各种检查之后又做了洗胃,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基本就稳定下来了,之后的24小时一直在医院被监护着,又做了很多检查,没啥大问题才被允许回家。药效和治疗过程都让我很痛苦,所以真的别激动的过量服药,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二、长期服用抑郁症药
我个人认为是有一定依赖性的,必须要保证每天吃药,才能维持情绪和状态比较稳定,也可能是因为我的情况属于比较严重的,所以这种依赖性非常强。
有一段时间我在控制着逐渐减少药量,因为和老公商量着要一个小孩儿(我和老公都已经30岁了),所以预计在完全停止用药后的三个月左右要小孩儿,为了保证孩子健康,属实让这个还未出现的孩子的妈妈我受了不少罪。不过在做备孕的准备期间我没能坚持下来,虽然硬生生凭着意志力坚持了一个月左右,但后来因为疫情的原因,没能去工作,更很少出家门,致使病情严重到控制不住了,无奈之下又把药给捡起来了。实话实话,看到我自己的这个状态,真不知道还能不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健康小孩。
除了依赖性之外,对一些内脏器官也会有一定影响,比如肝肾。在服用这类药物的时候,医生都会有所叮嘱,需要定期检查肝肾功能、血常规、心电图等,保证用药的剂量能够保持在身体各部分可接受的范围内,保障抑郁症患者能够在有效且有较小后遗症的治疗下维持正常生活。
如果服用时间再久一点,其实会开始影响正常生活的,比如会出现无性、少性的生活状态,对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注意力很少能够集中,在我感觉就像是神经被逐渐麻痹了一样,对外物完全无感的一种荒颓状态,而且这种情况虽然能够依靠主观意愿强行有所改变,但制药不停药,终究还是会变成无欲无求的人。
研究认为抑郁症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吃错主要表现为近事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障碍、反应时间延长、警觉性增高、抽象思维能力差、学习困难、语言流畅性差、空间知觉、眼手协调及思维灵活性等能力减退。认知功能损害导致患者社会功能障碍。
部分抗抑郁药物由于能增加食欲,影响代谢,会使患者的体重有一定增加。
由于许多患者在之前患抑郁过程中存在食欲不振,体重下降;而治疗好转之后由于心宽体胖而出现了体重增加,这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治疗作用。
的确依赖性,吃了两年多减到最小量,我认为我好了,睡眠心情一直正常,就私自停药,几月后焦虑症更严重了,心慌更难受,又开始吃药效果不咋好了,失眠难过恶梦,一天睡两三小时,脸色发黑,生不如死啊。
身体严重发胖
哎,我服了,这么多人明白吃药副作用呢,相比抑郁症的痛苦,宁可一辈子吃药,至今没什么副作用吃了好多年了!不要耽误真病人,这个病要吃药的,呵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