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灭鼠药进入鼠体后作用快慢,分为急性灭鼠药和慢性灭鼠药两类。急性灭鼠药鼠类一次吃够致死量的毒饵就可致死。这类药的优点是作用快、粮食消耗少,但他们对人畜不安全,容易引起二次中毒。慢性灭鼠药又称缓效灭鼠药、安全鼠药,又可分为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如敌鼠钠盐、杀鼠灵、杀鼠迷等。另一类慢性灭鼠剂,称第二代抗凝血灭鼠剂,这类鼠药有溴敌隆、大隆、杀它仗等。实践证明,慢性抗凝血杀鼠剂对人、畜比较安全,对猫、狗以及其它自然天敌引起的二次中毒程度也较轻,适宜在广大农村推广应用。
1.杀鼠迷:又称立克命,制剂有7.5%杀鼠迷水剂,警戒色为绿色。毒饵配制方法为(浸泡法):按1:10:190(药:水:饵料)的比例先将药液用温水稀释后,倒入已称好的饵料中,边加药液边翻拌,药液加完后闷制16小时左右,每隔数小时翻拌一次,让饵料均匀吸干为止。最后晾干即配成含有效成分0.0375%的杀鼠迷毒饵备用。如果饵料为谷物应加大水的用量,使谷物能将药液吸干,且吸收均匀为宜。
2.杀鼠灵:又名灭鼠灵。该药杀鼠作用缓慢,一般在投药后第3天发现死鼠,第5-7天出现死亡高峰。杀鼠灵主要用于灭家栖鼠。
3.敌鼠钠盐:对鼠类有较强的胃毒作用,适口性好,杀鼠作用缓慢,中毒个体无剧烈的不适应症,不易引进同类其他个体的警觉,因而可使绝大多数个体吃够足以致死的剂量。
4.溴敌隆:目前使用最多的是0.5%溴敌隆水剂,警戒色为红色。毒饵配制方法为:按1:9:90(药:水:饵料)的比例,将药先倒入水中,搅拌均匀,然后把药水缓缓地倒入饵料中,边倒边搅拌,饵料把药水完全吸收即配成含有效成分0.005%的毒饵。将配好的毒饵堆闷5小时左右晾干备用。配成的毒饵外观淡红色。
5.大隆:又名溴鼠灵、溴鼠隆,在农村使用时应放置在毒饵站内使用。适于加工成0.005%或0.0025%的毒饵。配制毒饵时,可按1:6或1:10倍对水稀释。稀释后与去皮谷物混合搅拌均匀,晾干后使用。按1:49倍对水灭仓库鼠。
6.杀它仗:又称氟鼠酮。防治家鼠,每间房投0.005%毒饵或蜡块50克左右,每点投4-5克防治农田害鼠,每公顷投0.005%毒饵或蜡块1000-1500克。
按杀鼠作用的速度可分为速效性和缓效性两大类。速效性杀鼠剂或称急性单剂量杀鼠剂,如磷化锌、安妥等。其特点是作用快,鼠类取食后即可致死。缺点是毒性高,对人畜不安全,并可产生第2次中毒,鼠类取食一次后若不能致死,易产生拒食性。缓效性杀鼠剂或称慢性多剂量杀鼠剂,如杀鼠灵、敌鼠钠、鼠得克、大隆等。其特点是药剂在鼠体内排泄慢,鼠类连续取食数次,药剂蓄积到一定剂量方可使鼠中毒致死,对人畜危险性较小。按来源可分为3类:无机杀鼠剂有黄磷、白砒等;植物性杀鼠剂有马前子、红海葱等;有机合成杀鼠剂有杀鼠灵、敌鼠钠、大隆等。按作用方式可分为胃毒剂、熏蒸剂、驱避剂和引诱剂、不育剂4大类。 (1)胃毒性杀鼠剂:药剂通过鼠取食进入消化系统,使鼠中毒致死。这类杀鼠剂一般用量低、适口性好、杀鼠效果高,对人畜安全,是目前主要使用的杀鼠剂,主要品种有敌鼠钠、溴敌隆、杀鼠醚等。(2)熏蒸性杀鼠剂:药剂蒸发或燃烧释放有毒气体,经鼠呼吸系统进入鼠体内,使鼠中毒死亡,如氯化苦、溴甲烷、磷化锌等。其优点是不受鼠取食行动的影响,且作用快,无两次毒性;缺点是用量大,施药时防护条件及操作技术要求高,操作费工,适宜于室内专业化使用,不适宜散户使用。(3)驱鼠剂和诱鼠剂:驱鼠剂的作用是把鼠驱避,使鼠不愿意靠近施用过药剂的物品,以保护物品不被鼠咬。诱鼠剂是将鼠诱集,但不直接杀害鼠的药剂。(4)不育剂:通过药物的作用使雌鼠或雄鼠不育,降低其出生率,以达到防除的目的,属于间接杀鼠剂量,亦称化学绝育剂。
慢性灭鼠药的优点是:用量小,鼠不拒食,至死方休,因而灭鼠效果好,家畜中毒机会少,中了毒也可以用特效解毒药(维生素K1)来抢救。慢性灭鼠药符合老鼠吃东西的习性,老鼠吃东西是断断断续续的,吃吃停停。而慢性灭鼠药多数种类老鼠吃一次,毒性不太强、吃后也无不舒服的感觉,它就可以连续吃几天,毒性积蓄起来就强了,老鼠就会死亡。慢性灭鼠药作用较慢,吃药三天以上多数鼠死亡,死前没有剧烈的症状,故临死还在取食毒饵。因此,在鼠大量死亡时,几乎所有的老鼠都已吃足了鼠药的致死量,即使有的鼠不再吃或搬家,也难免一死。不存在大批死鼠把幸存者吓跑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