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宜吃健脾益气,醒脾开胃消食的食物,如粳米,籼米,薏米,熟藕,粟子,山药,扁豆,豇豆,牛肉,鸡肉,兔肉,牛肚,猪肚,桂鱼,葡萄,红枣,胡萝卜,马铃薯,香菇等.
补脾食疗方:
红枣益脾糕:红枣30克,白术10克,干姜1克,鸡内金10克.先煮熬取汁,再将汁与面粉500克及适量的糖制成糕,适用于胃呆纳减,大便溏薄.
山药饭:山药,莲肉,米仁,扁豆各30克,洗净切碎,莲肉去皮,芯后煮烂,再与粳米一起煮饭,适用于脾虚泄泻,食欲不振.
八仙糕:黄芪,白术,山药,山楂,茯苓,陈皮,湘莲末,党参各5克.先将上述药物煎煮取汁,再与适当粳米粉,糯米粉,白糖一起蒸成糕.适用于脾虚泄泻,食欲不振.
砂仁藕粉:砂仁5克,三七2克,藕粉30克,白糖适量,将砂仁,三七研为细末,拌匀即成.适用于胃胀痛,呕吐纳呆.
麻仁玉米糕:火麻仁,芝麻各30克,玉米粉,红糖适量,将火麻仁研末,芝麻洗净,放入玉米粉拌匀,再加入红糖用水和面做成糕.适用于脾虚名血亏损引起的便秘.
姜糖山芋:山芋500克,生姜2片,蜂蜜适量同煮.适用于肠燥便秘.
1.脾气虚:多因饮食不节,或劳倦过度,或忧思日久,损伤脾土,或抵抗力不足,素体虚弱。
2.脾阳虚:多因脾气虚衰进一步发展而成,也可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或因寒凉药物太过,损伤脾阳,或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火不生土而致。
3.中气下陷:中气亦指脾气。脾气上升,将水谷精微之气上输于肺,以荣养其他脏腑,若脾虚中气下陷,可出现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症。
4.脾不统血:脾气虚弱,不能摄血,则血不循经。
西医认为,脾虚的原因例如中老年,牙齿松动、脱落,味觉减退;胃肠道平滑肌开始萎缩,弹性减低,蠕动变慢,食物在胃肠道中行进(消化)速度减慢,易于滞留;同时,胃肠道内的表面的枯膜逐渐变薄,消化腺也逐渐萎缩,消化液分泌减少,对食物的分解能力降低。由于这些生理的变化,就造成了中老年人的脾胃逐渐衰弱,消化功能下降,从而发生了上述的种种不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