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涉及到很深的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的知识,具体的我就不给你解释了,有一点关于蛋白质吸收的知识你了解了,那这个问题也就有思考的方向了。蛋白质的吸收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蛋白质分子都被消化分解为氨基酸后才被吸收的,有些蛋白质被分解为短肽后就被吸收,而有些蛋白质被分解为简单的多肽后就被吸收了,而这种蛋白质的功能作用也会被保留在这种简单的多肽或者短肽中而继续发挥作用。就像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婴幼儿吃了,能帮助改善免疫力,成人吃了也可以改善免疫力,要是别人告诉我的,我也不会信,但我曾经给我身边的朋友调理过:一个是三岁的婴儿,因为没有母乳喂养,三个月时出现口腔疱疹,医院诊断病毒感染,用了初乳,三天就好了,没有吃任何药物;另一个是产妇,出现了扁桃体发炎,用抗生素近半个月,但是还是没有完全好转,给她用的初乳,我是过了有三天问她的,她说全都好了(有些人可能会考虑是药物作用更大,这个我也考虑过,但后来排除了,因为我这个朋友扁桃体发炎是常事,一出问题,就是抗生素,身体对药物已经不敏感了,所以这次是几种药物联合使用的,但最终要出院了,还没有痊愈),效果的确是很不错的。学习的知识有时候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有机会去实践是最好了,毕竟实践是检验真(知)理(识)的唯一标准嘛。
初乳是雌性哺乳动物产后2~3天内所分泌的乳汁的统称。初乳除了含有由于吞噬作用所摄取的脂肪淋巴细胞外,还含有乳腺细胞和来自导管的细胞断片以及核等。因初乳中磷酸钙、氯化钙等盐类的含量较多,所以有轻泻作用,初乳比成乳的热量也高。母体在分娩后,当胎盘的卵泡激素作用消失时,催乳素的作用即行开始,于是开始分泌成乳。 在分娩后的1~2天内,初乳的成分接近于母体的血浆。以后初乳的成分几乎逐日都有明显变化,蛋白质和无机质的含量逐渐减少,乳糖含量逐日增加,酪蛋白比例逐日上升,经过6~15天的时间转变为常乳。 初乳由于其感观不佳,口感微咸,以及热稳定性差等特点,不适用于加工成日常饮用乳。目前市面上也出现了不少初乳产品,主要保留的活性物质是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