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秤人习俗。
夏季一般人的食欲有所减低,通俗称谓“苦夏”,老年人更是如此。所以夏季应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少吃油腻或煎炸的食品。其中蛋白质的摄入量要充足,最好吃些含蛋白较高的食物,如鸡、鱼、蛋、奶及豆制品等。当然新鲜蔬菜、水果更是不可缺少的,但生吃时一定注意卫生。另外夏天因出汗多,身体失去大量的水和盐分,这样会导致血液浓缩,影响血液循环,特别是高血压、脑血管硬化的老年患者易形成血栓。
大暑养生,吃“度暑粥”,大暑时节,天气炎热,可以用粥来滋补身体,李时珍认为,“粥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医学界公认,粥能补益阴液,生发 胃津,健脾胃,补虚损,最宜养人,在大暑节气,可根据不同体质、疾病,选用适当药物,配制成药粥以养生,典型的“度暑粥”,可以选择绿豆百合粥、西瓜翠衣粥、薏米小豆粥,这些食材都具有补气清暑、健脾养胃的功效,可以帮助安度盛夏。
大暑有着一年中最热烈的阳光,让人避之不及,这样极致的酷热,也催生出水分蒸发后的美味,晒豆角、晒辣椒、晒咸菜,这些食材只要天气好,晒上一两天就行了,但有一种食材,得从大暑一直晒到出伏——晒伏姜,大暑期间,在湖南的长沙、株洲、湘潭地区,房顶、露台、前坪,经常可以看到一块块的老姜在享受“日光浴”。
贴伏膘,在酷热的大暑时节,人们很是注意饮食,在我们北方把这个将之称为“贴伏膘”,我是山东人,一半我们北方人的习俗是吃面条、饺子、鸡蛋,还会有些老北京人会做冰镇酸梅汤沿街叫卖,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
伏姜,源自中国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时,人们会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于太阳下晾晒,充分融合后食用,对老寒胃、伤风咳嗽等有奇效,并有温暖保健的功效。
送“大暑船”,是浙江沿海地区,特别是台州,好多渔村都有的民间传统习俗,其意义是把“五圣”送出海,送暑保平安民,送“大暑船”时,伴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表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