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在杂交水稻领域成就斐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和他所领导的团队对中国乃至于全世界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但这不意味着他应该获得诺贝尔奖。很多人都分析过袁老未获奖的理由,也都有一定道理,但我认为,袁老的成就压根就不在诺贝尔奖范围之内。和袁老的成就关联最密切的是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但仍然是不符合评选范围。杂交水稻本身并不是特别高深的学术成果,也不是医学和生理学领域,没法获奖。
袁隆平先生在1970年首次突破“三系”育种之后,在1972年我国开始了首批杂交水稻“南优二号”的推广技术。但是袁隆平先生不知道为啥当时没有保密自己的发现或者先申请自己的专利,而是很快的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公布了出来。当时这个技术的发现无异于在世界上产生了很大的轰动效益,很多国家都免费拿走了袁隆平的科研成果,因此袁隆平先生虽然被称为“世界水稻之父”,但是他至今没有这个发明专利,因此不能申请诺贝尔奖。
我个人观点,就是袁老是一个低调又简朴的人,不在意名誉与地位,是一个办实事又扎实的人,在他的内心,只想让全世界人民解决温饱问题。至于人际与其它,可能是一窍不通,有时甚至得罪了人。所以,诺贝尔奖对他来说,每次擦肩而过。对他也说这些是过眼云烟,无所谓。他的心还是让粮食增产再增产,绝对不是转基因,是用各种优质稻杂交水稻成高产,为袁老的丰硕成果点赞。
想要获得诺贝尔奖就一定要在某一个领域有着创造性的发现或者具有跨时代的意义,也就是说要想得到这个奖,自己发现或者发明的东西一旦出现就要对整个世界有着推动性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够得到这个奖项。历史上很多的科学家得奖都是因为一个创新性的发现,甚至是一个毫不出名的职员,也能够因为一个简单的新尝试而获得了诺贝尔奖。
第一,袁隆平的领域和诺贝尔奖没有交集;第二,袁隆平是特殊时代下获得了如今的地位,同是杂交水稻领域,还有谢华安颜龙安周开达等多人成就不弱于袁,同是粮食领域,有小麦玉米领域等的很多专家为粮食增产做出巨大贡献。袁只是他们中的一个代表。而诺贝尔奖的评选标准,是要达到相关领域内世界最巅峰,袁隆平显然不够。
这个奖可能看起来很容易,但实际上一个重大的发现是非常困难的。而袁隆平研究了一生的水稻也并不是他最先提出的。他只是对于水稻进行了改良,在产量上面大幅度的进行了提高,但是最初提出培育这种水稻的人并不是他,就连最初提出的人都没有得奖,他只不过是又进行了改进并且实验成功,在原创性这一方面就被否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