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我看漏了吗,我以为东坡肉会在榜首的!
我只是来看看我们黄冈还有哪些美食是我没吃过的,还真有。
我是团风人,从小觉得特别好吃的,但是在外地几乎吃不到的有:
鱼面(团风也叫锤鱼),软萩粑,鞋底粑(团风中学对面卖,介于现在的烧饼和锅盔之间),还有团风中学旁边,卖炸串串的,他们自己调了一种汁,淋在土豆片或者串串上面,特别好吃!后来我在武汉吃过一次类似的,叫做蜜汁土豆片,差远了,豆花妈妈家卖的土豆片有其精髓。焖油粑好像在别的地方也没吃过。团风的狗脚,小时候很爱,前段时间到黄商买了些,感觉费牙,一个又大,腮帮子不行了,对了,外地有的蛋糕店模仿了狗脚的做法,做成又脆又硬的小方块在店里卖,叫啥我忘记了,比团风狗脚差一些,但是吃起来方便。糯米鸡,红烧鳊鱼我只在黄冈吃过,不过不排除外地可能有
东坡肉,各种丸子我觉得不算特色了,到处都有
看了大家写的,感觉黄州真没什么独特的美食,黄州的炒汤圆没听过也没见过,东坡饼怎么感觉是撒子全国都有,鱼圆子,绿豆圆子,苕圆子多数县市都做,藕圆子黄州也有是蒸的不是浠水炸的,烧卖全国各地都有,但味道各地不一样,黄州的烧卖还是有独特的味道,鱼面麻城为代表是苕粉做的颜色偏灰口感韧劲弹牙些,黄州浠水团风新洲都是淀粉做的色泽洁面细软些,浠水的糯米糖藕在江浙沪是家常,黄冈地区可能是少有的,面锅,糯米基,油墩在其地省是吃不到的,黄州独特的美食还真没想出来,商品流通信息大爆发时代,都同化了,保留一方独特的美食,记忆中家乡的味道不容易,留下儿时的记忆。
黄州烧梅是黄州城传统名点,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配料精、制作细,上似梅花,下似石榴,亦叫石榴烧梅。当时黄州为八县生员应试之地,各地考生喜食黄州烧梅,店家就在烧梅上端点了一点,象征红顶子,祝考生科场如意,高榜及第,又含有“榴结百子,梅呈五福”之意。黄州炒汤圆炒汤圆为黄州地方风味名点。自清光绪元年(1875年)至今,已有一百年的历史。此汤元为秋冬两季时令品种,操作复杂、技术性强,炒出之汤元色泽金黄,外焦内软、香甜可口,食而不腻。系用芝麻油火文火慢炒而成。
英山灌肠豆腐,当地地佐酒下饭风味名菜。系采用水豆府、猪血、生姜、葱花、五香粉、五花肉、精盐调制而成。行将豆腐合猪血及佐料揉成粑状,再加五花肉切丁与之搅拌,灌进刮净晾干的猪大肠内,缝口后晾干或熏干。吃时切片、炒、蒸均可。罗田印子粑印子粑,又名破粉粑,是罗田人喜庆送礼的传统食品。它用白米和糯米为原料制成粉,揉成面团,再捏成鸭蛋大的面砣,把它按进印模里,反过来拍打两下即成。烤、炕、油炸均可。印子粑兼得白米、糯米之长,又白又糍,可以存放多时。
浠水蜜汁莲藕,又名“东坡莲藕”,为当地名菜。先用浠水芝麻湖秋冬出水鲜藕,洗净后,孔内灌入糯米,加凉糖、金钱桔、莲米、花生二、桂花等,经数次火蒸而成。其味香甜,柔和多粉,珠丝纤纤。相传苏轼居共州期间,常用此菜下酒,故又名“东坡莲藕”。武穴酥糖原名桂董糖。为武穴著名特产,据传一位姓董的孝子,因母生病不进食,想法做桂花糖给母亲吃,味甚佳,故名桂花董糖。因人们对“董糖”二字含义不解,后改名为桂花酥糖。
团风糍粑鸡汤为当地农家待客最好食物,也是老弱病人的滋补佳品。先将肥老母鸡宰杀,切好后用猪油和葱花、姜末一起爆炒,至香气扑鼻呈黄色时,加入味精、精盐、胡椒粉、料酒放入瓦罐中,敞开盖煨至汤浓稠时,取出盛碗,再把糍粑条放和沸水锅内煮熟,熟后倒入鸡汤即成。红安鸳鸯元宝为红安地主名菜。具体做法将鸡蛋煮熟去壳,然后切开取出蛋黄,再把猪肉剁成肉茸填入蛋白内合拢,事口处少些豆粉清浆,放入笼内蒸熟即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