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面粉发酵蒸成的食品,形圆而隆起。本有馅。现在北方称无馅的为馒头,有馅的为包子。吴语区有馅无馅统称馒头。 宋 高承 《事物纪原·酒醴饮食·馒头》:“稗官小说云: 诸葛武侯 之征 孟获 ,人曰:‘蛮地多邪术,须祷於神,假阴兵一以助之。然蛮俗必杀人,以其首祭之,神则向之,为出兵也。’ 武侯 不从,因杂用羊豕之肉,而包之以麪,象人头,以祠。神亦向焉,而为出兵。后人由此为馒头。” 元 柯丹丘 《荆钗记·春科》:“三场文字不得中,六个馒头落得吞。” 杨朔 《潼关之夜》:“他--年青的军人--站起来,把座位让给抱婴儿的妇人,更从衣袋里摸出一块干硬的馒头交给她。
馒头是一种把面粉加酵母(老面)、水、或食用碱等混合均匀,通过揉制、醒发后蒸或长方形。味道松软可口,营养丰富,炎黄子孙最亲切的食物之一。制作馒头所需的原料为面粉、发酵粉、(糖,极少使用)、水、碱、(青红丝)。面粉经发酵制成馒头更容易消化吸收。馒头制作简单,携带方便。
无馅馒头在江浙被称为“白馒头”“实心馒头”等,其它地方则直接称为“馒头”,一般是半圆外表平整,每逢节日顶部会印上大红印。
有馅馒头在江浙被称为“馒头”,其它地方则叫做“包子”,有些地方在半球顶部捏合处褶皱。肉馅的叫“肉馒头”(或“肉包子”),菜馅的叫“菜馒头”(或“菜包子”)。通常有肉馅、豆沙馅、油菜、白菜、粉条、萝卜丝、南瓜、韭菜鸡蛋等各式各样。
馒头是中国北方小麦生产地区人们的主要食物,在南方也颇受欢迎,南方一般用来当早点。最初,“馒头”是带馅的,而“白面馒头”或者“实心馒头”是不带馅的。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民族的融合,北方话当中发生了变化。在北方称无馅者为“馒头”,有馅者为“包子”。
馒头
以小麦面粉为主要原料,是中国主要的日常主食之一。根据风味、口感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1)北方硬面馒头是中国北方的一些地区,如山东、山西、河北等地百姓喜爱的日常主食。依形状不同又有刀切形馒头、机制圆馒头、手揉长形杠子馒头、挺立饱满的高桩馒头等。(2)软性北方馒头在中国中原地带,如河南、陕西、安徽、江苏等地百姓以此类馒头为日常主食。其形状有手工制作的圆馒头、方馒头和机制圆馒头等。(3)南方软面馒头是中国南方人习惯的馒头类型。多数南方人以大米为日常主食,而以馒头和面条为辅助主食,南方软面馒头颜色较北方馒头白,而且大多带有添加的风味,如甜味、奶味、肉味等。有手揉圆馒头、刀切方馒头、体积非常小的麻将形馒头等品种。
1.将发酵面(老面)加面粉、水和成面团,放入盆中或醒发箱发酵(发酵时间视室内温度和老面的多少而定);
2.取出发酵好的面团加碱(自家做的馒头一般是不加碱的,加碱后会有一种味道,破坏了馒头原有的香味)和白糖(白糖可根据自己喜欢的口味添加,北方人一般不放糖,只有在南方才会出现放白糖的情况),揉透揉匀后搓成长条,揪剂子,摆在笼屉上,剂子口朝上,撒上青红丝,在旺火上蒸二十分钟,取出即可。北方的馒头一般是把长面条揪成剂子之后 ,再把剂子揉成底平顶圆的馒头状。然后放到蒸屉上蒸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