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菜之王(回锅肉真的好吃)
随便在四川搞个调查,选举“川菜之王”,绝对是回锅肉以压倒性的优势获胜。要把这个结果告诉外省人,也绝对会把他们给弄得一楞一楞地:“什么?最好吃的川菜不是水煮鱼和香辣蟹吗?!”
也难怪,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川菜堪称“一菜一格,百菜百味”;有数十个味系,上千道名菜。目前正以摧枯拉朽之势遍布神州的众多川菜馆更是推陈出新百花齐放,连自视甚高的粤菜也未必能当其锋芒。这样的一个名门大系,怎么就把一个简单的回锅肉弄到王位上供起来呢?
回锅肉是川人喉咙里永远的一只小爪子。在游子远走他乡,旅思难消的时候给你轻轻地挠几下。于是乎泪水与口水齐滴,双眼共红油一色。这滋味才下心头,又上舌头!
回锅肉是川人的九转仙丹。哪怕一天辛劳后饿得偏偏倒倒来撒不起,只要来上一盘回锅肉加两斗碗白米干饭,肉片与油汤汤一并洗白,顿时神清气爽,元气恢复。又可以大声武气地展言子,冲壳子:你娃娃,虾虾!
回锅肉之于川人,颇似老火汤之于粤人。
它们同样意味着温暖、女人和家。老母犒劳远方归来的幺儿,炒盘回锅肉;妻子心疼劳累的夫君,来盘回锅肉;全家“打牙祭”解馋,还是回锅肉。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回锅肉依然是川人难以割舍的情结。一个不会煲汤的四川主妇还可以当一个贤妻良母,但要是回锅肉都不会炒的话,那想当个泼妇也很难保住饭碗。小小一盘肉,竟关乎终身大事,想来也不可以等闲视之。
回锅肉
回锅肉
由此可见一斑,回锅肉的王位并非篡得。其一,川菜以麻辣著称,也不乏清凉境界。回锅肉行中庸之道,不偏不倚,中正仁和,颇有王者之风。其二,大妈小妹、老爸老哥衷心拥戴。没有群众基础的皇帝只能是草头王。其三,回锅肉取材简单,然颇有化腐朽为神奇之妙处。帝王多起于草莽,类也。其四,回锅作为一种烹饪方式,有诸多演绎菜品,王道大行也。其五,回锅肉香味浓烈,一家炒肉,全村过瘾,有与民同乐之风也。
填档案要交代祖宗三代,议论回锅肉不得不追本溯源。比较公认的说是来自于民间祭祀。古时天子以太牢告庙,诸侯以少牢告庙。老百姓不敢僭越,猪肉当是首选。晋人常璩《华阳国志》里记载商周时期的蜀国是“山林泽鱼,园囿瓜果,四节代熟,靡不有焉”;而巴国是“土植五谷,牲具六畜”。
猪是当仁不让的“六畜”之一,那么川人食用猪肉至少可以追溯到这个时期。祭祀的猪肉讲究用“刀头”。也就是连皮带肉的一方肉,以肥为美,部位不拘。用滚水紧一下即可。祖先不得空现身来吃后人半生不熟的冷猪肉。这已被先人心领的供品,还有待于后人“散福”,用齿舌肠胃从物质上消灭它。
这滚过一水的肥大块,要再拿去烧煮的话显然肥腻不堪,难以克化。可这难不倒我们聪明的先民。他们在实践中找到了最佳的解决方案:切为薄片,以香蒜苗或青椒或莲白加上土产豆瓣酱爆炒;本来臃肿如肥妈的肉片顿时脱胎换骨为少女的婀娜曲线---所谓“灯盏窝”是也;本来苍白的肉色变得如青春红颜,粉面含春。火烫的肉油激发出来的蒜苗香味四处弥漫,骄傲地宣告着主人的富足与滋润。经过这番烹制,肥肉变得鲜香爽口。夹一块裹着两段蒜苗的肉片,闪嘟嘟地泛着红油,一口咬下,闭嘴大嚼,任那肉汁在唇齿间恣肆,凭那奇香在肺腑间畅游。嚼到好处,扒两口干饭,顿觉志得意满,夫复何求!
肥而不腻,酒饭皆宜的回锅肉,“尚辛香,好滋味”的后人自然是把它发扬光大,推而广之。选料更为精细,技术更为纯熟。后来又出现“旱蒸”的技术和“连山回锅肉”、“香辣回锅肉”、“菜根香回锅肉”等精品。
随着川菜在全国的流行,包括回锅肉在内的四川名菜也为各地的人们所熟知和接受。不同菜系之间的交流合作从而促进祖国烹饪事业的发展壮大,这是一件大好事。
不应该做狭隘的保守的“正宗”派,要摈弃门户之见走出去请进来。事实上几大菜系自古至今都处在互相交融、彼此渗透的过程中,没有所谓绝对“纯正”的菜系。有技巧地移植和借用是值得赞许的。然而令我们遗憾是,在传播的过程中谬种流传以讹传讹的事例屡见不鲜!
在《新民晚报》“夜光杯”副刊上曾登过这样一篇东西:《我学会了烧回锅肉》。作者是一个自称“不会烧菜”的文人,在重庆采风呆了五天,“看了几回,心领神会”就“成功”地学会了做回锅肉。我们来看一看他的做*:“先把鲜肉烧熟烧透,去汤把肉放在盆里备用,再放一汤匙精制油在热锅里,待油滚,即把肉倒下,炒了一会,就放适量的红油(红油一定要选用川湘食品店的,较正宗)和切碎的新鲜蒜叶,待红油渗入肉里,放些味精,就可盛起。这时满室洋溢香辣味道。用它下饭,真是味道上佳!
回锅肉 做法一
【原料】:猪后腿二刀肉(在臀尖肉斜下方,每猪约有2KG左右)
【PS】:当然用五花肉,臀尖肉也可以
【辅料】:青蒜苗
【调料】:豆瓣酱,豆豉(以永川豆豉为代表的黑豆豉及郫县豆瓣),料酒, 白糖,味精
【烹调工艺流程】:
1.肉的初步熟处理:冷水下肉,旺火烧沸锅中之水,再改中小火煮至断生(刚熟之意),捞起用帕子搭在肉上自然晾凉。[1]
(注意:煮肉时应该加入少许大葱,老姜,料酒,精盐,以便去腥)
2.青蒜苗的处理:将其蒜苗头(白色部位)拍破(利于香味溢出),白色部位切马耳朵型,绿色叶子部位切寸节(约3CM)
3.肉的刀工成型:肉切成大薄片(一般长约8CM*宽5CM*厚0.2CM)
4.回锅工艺:
4-1.锅内放少许油,下白肉,煸炒,肥肉变的卷曲,起灯盏窝。
(把肉铲到锅边这个是懒人的做法!呵呵!其实应该是把肉先铲出来在炒豆瓣酱的)
4-2.下豆瓣酱和甜面酱,炒香上色(看到油色红亮)
4-3.先下青蒜苗头(白色部位),略炒闻香在下蒜苗叶(绿色部分)同炒
4-4.调味加入少许豆豉(需剁碎),白糖,味精,即可。(咸味可根据此时菜肴具体咸度或个人口味酌加)
5.注意事项:
5-1:肉要冷后再切否则易碎(要的匆忙可以用自来水冲凉)
5-2:尝尝豆瓣的咸度才好确定用盐量
5-3:甜面酱用水按1:2比列进行稀释后再用
5-4:甜面酱和酱油起到调色和增香之用,适量
折叠做法二
【主料】:猪肉(瘦)250克
【辅料】:青椒45克 青蒜30克
【调料】:甜面酱20克 豆瓣辣酱10克 白砂糖10克 味精5克 大豆油30克 各适量
【过程】:
1. 肉冲净,整块放入冷水中约煮20分钟
2. 用筷子试插,如无血水渗出即已熟透,捞出,待冷却后切成薄片备用
3. 青椒洗净,去蒂去籽,切成3厘米见方的小块;
4. 青蒜去干皮,切段
5. 炒锅入油,先倒下肉片爆炒
6. 见肥肉部分收缩,再放入青椒炒数下,先行盛出
7. 用锅中余油,将甜面酱、辣豆瓣酱炒香,加高汤、糖、味精匀
8. 再倒回肉片、青椒一起翻炒
9. 起锅前加青蒜同炒,待香味散出,即可盛盘食用。
回锅肉(每个人做的方法略有差别)
主料
五花肉400g 青蒜250g
辅料
葱适量 姜适量 蒜适量 干红辣椒适量 花椒1勺 郫县豆瓣酱1大勺 料酒适量 糖适量 酱油适量
步骤
1.带皮五花肉冷水下锅加入葱段、姜片花椒7、8粒,黄酒适量煮开
2.撇净浮沫,煮至八成熟,取出自然冷却。
3.将肉切成薄片,姜、蒜切片,葱切成斜段
4.将青蒜的白色部分先用刀拍一下,然后全部斜切成段备用
5.炒锅上火,加很少的油煸香辣椒、花椒及葱姜蒜
6.下入肉片煸炒,至肉片颜色变透明,边缘略微卷起
7.将肉拨到锅一边,下入郫县豆瓣酱(可以先剁细)炒出红油
8.适当的加入少许酱油或甜面酱调色,与肉片一起翻炒均匀
9.下入青蒜,点少许料酒,糖调好味道即可出锅。
小贴士
1.煮肉时要冷水下锅,能更有效的去血水和去腥味
2.肉片要煸透,至微微卷起,俗称“灯盏窝”,这样才肥而不腻
3.在加入青蒜的时候最好先放白色部分略炒,然后再加绿叶,以便保持一致的成熟度,颜色也会漂亮。
只了解回锅肉,不知道回归肉……提问之前能不能检查一下,就十多个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