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料
主料面粉500克
调料食盐7克植物油1.5公斤水(凉)250克
馓子的做法
1.取面粉500克,加入盐7克、凉水250克,调制成面团,反复搋揉
2.饧一会儿,切成10小块,再分别揉成面团备用
3.锅中放植物油1.5公斤(实耗半斤左右)烧至八成热,取面团一块,压成圆饼,从中用手指捅一个洞,先拉长,然后搓成筷子粗细的圆长条,再盘成数层,拉细,将长筷子挂好撑开,一端入油稍炸,起小泡后提起
4.再将另一端入油炸至起小泡,然后将中段入,手持筷子来回摆动,稍炸,再全部入油,将两根筷子错开合并起来,抽出筷子,用筷子拢住使之不分开,炸至呈金黄色时捞出,摆在大圆盘中,围摆成多层圆柱形。其特点是色泽黄亮,形状美观,香脆味咸
菜品特色
我国南北各地清明节有吃馓子的食俗。“馓子”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时叫“寒具”。寒食节禁火寒食的风俗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不流行,但与这个节日有关的馓子却深受世人的喜爱。现在流行于汉族地区的馓子有南北方的差异:北方馓子大方洒脱,以麦面为主料;南方馓子精巧细致,多以米面为主料。在少数民族地区,馓子的品种繁多,风味各异,尤以维吾尔族、东乡族和纳西族以及宁夏回族的馓子最为有名。
用料
主料面粉适量
调料食盐适量胡椒粉(白)适量
椒盐馓子的做法
1.用面粉、盐和白胡椒粉经油炸而成。
饮食小常识
老少皆宜,造型新颖别致,既是点心,又可菜食“纤手搓来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香睡无轻梦,压褊佳人臂缠金。”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寒具》诗。“寒具”便是馓子。据考证,长沙制作馓子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楚辞.招魂》中就有记载。精心制作的馓子,丝条粗细均匀、质地焦脆酥化、口味有甜有咸、造型新颖别致,既是点心,又可菜食。其主要原料是面粉、盐和白胡椒粉,经油炸而成。
菜品特色丝条粗细均匀、质地焦脆酥化、口味有甜有咸。
营养功效
面粉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膳食纤维。中医认为,面粉性味甘凉,有养心益肾、健脾厚肠、除热止渴的功效。
用料
主料面粉500克
调料食盐7克水250克植物油1500克
炸馓子的做法
1.用盐加200克水合面拌匀后,反复揉搓,随揉随加余下的水直至面团细密无粒。放入盆中,盖上湿面稍醒片刻。将醒好的面压成扁状厚1.5厘米,再切为1.5厘米长条,揉成与筷子大小后,将其放在抹好的油的盆中,每一盘一层刷一引进油以防粘连,待全部盘完后,用布盖上醒50~60分钟。
2.将植物油烧热,将盘好的条取出,条头放在左手食指根处用拇指压住,由里向外绕在其它4个手指上,随绕随将条拉细。约绕30圈左右,将条揪断。断头压在圈内,再用两手食指伸入圈内拉长2/3,再用两根筷子代替两个食指把两条绷直,下入油内炸至半熟时斜折过来,定型后抽出筷子,作至深黄时捞出即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