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好吃呀,我最喜欢的菜就是东坡肉,好像红烧肉的做法跟东坡肉差不多,很多人都把它当做一个菜,但是还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说东坡肉更加的块大,更加的松软,比较香。而一般红烧肉的做法,肉质比较劲道,块头比较小,颜色跟东坡肉比起来颜色更深一点。
东坡肉据说是苏东坡这个吃货弄出来的,因为当时的人并不吃猪肉,富人看不起这些东西,穷人不会做。而且由于当时的养殖问题,猪肉吃了以后对身体并不好,但是苏东坡并不在乎,只要好吃就好了。在经过一番折腾之后,苏东坡终于折腾出了东坡肉。
东坡肉有的人做的时候是捆起来的,然后吃的时候再把那个去掉,捆起来到这种方法可以让肉更加的香,而且油更加的少。也有不捆的,东坡肉的做法非常多,但是都比较好吃(如果不油的话)。
东坡肉闻起来非常的香,夹一块肉,颤巍巍,油亮亮。上面的皮看起来弹性十足,中间的肥肉犹如玉脂,瘦肉纹理清晰,看起来就非常松软可口。咬一口,香气四溢,并没有油腻腻的感觉,舌头碰到肉的时候,热乎乎的肉好像一个让人舍不得放手的玩具,在口中挑动。
吃下去,口中还余留的香味,那种香味好像把嘴巴缝住了一样,让人舍不得张开嘴。生怕那种香味跑掉,吃了一块,还想要第二块。
东坡肉为什么如此有名呢?答案当然是“东坡”。这道以文人命名的菜使猪肉打赢了餐桌上的翻身仗,重新成为中国人最主要食用的肉类。苏轼对猪肉的喜爱溢于言表,他甚至将自己的学问比作猪肉。在一封信中,苏轼将朋友陈襄对佛学的造诣比作龙肉,而把自己的平生所学比作猪肉,并表示“猪之与龙,则有间矣,然公终日说龙肉,不如仆之食猪肉实美而真饱也”。大意为猪和龙当然是有差距的,陈襄整天说龙肉,不如我吃猪肉既美味又管饱。
诱人的香味和爽滑的口感是人们喜爱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