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孝?什么是顺?在古代其实就有相应的标准。《弟子规》、《三字经》都有相关内容。《弟子规》中说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这些就很明白的回答了什么是孝?什么是顺?《弟子规》中讲到的这些看似很简单,但要完全做到可不容易啊,一生坚持下来就更难能可贵了。
孝顺父母是中华传统美德,孝敬父母孝心瞻养父母,孝就是尽心尽责,顺就是顺从父母的观念,孝顺父母是做为子女抚养成人后的应该去做,孝顺要该顺则要顺从,不合理可以解释。我觉的一个人的伟大,不仅体现在他为国家民族做了多少贡献,而从一些对待父母起居饮食、琐屑言行之中,也可以见到伟大的典范。孝顺是中国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华瑰宝,是中华文明传承不间断的基石。
对父母,我们是要孝的,人老了,都是想自己的儿孙陪在自己的身边的,可是社会太现实了;我们出去挣钱了,回来给父母买的东西,衣服是应该的;有时候父母会说不要买他干嘛,贵啊,你真的买回来了父母穿出去,人会问他谁买的,老人会说是我女儿,儿媳买的,什么什么样的,心里是高兴的。也要顺的,但是不是什么事情都应该顺的,有道理的,我们是应该顺的。
孝顺,一般都联糸在一起的,很少分开去理解,不过问题提出了,也可试着解答一下。孝和顺的意义广,具体表现方面很多,我想集中归纳成几句,孝就是凡老人所需要的和所想的,你都能和她们想在一起,并主动付诸行动。她们根本没想过的,你都能想到做到,这种作为就是孝。顺则是老人想到的而自已没想到的,都能听从老人需求,并照其办理。这样的态度就是顺。
“孝”是一种感恩父母的道德和行为的准则要求,每个人都得遵从,守“孝”道,做到“孝”是必须要做的,“顺”即孩子“顺”老人的意。“孝顺”是中华民族传承的最基本品德,古人云:“百善孝为先”,诗经、尔雅中说:“善事父母曰孝”。孟子也说:“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所谓"孝"字,作为儿女长回家看看,如果确实没有时间回家,也总得打个电话,问侯一声,妈妈,爸爸你们好吗?天己渐凉,注意身体,不要太节约了。对于"顺"字应理解为,在同父母们共同生活一起的儿女们,父母们有时会唠叨一点,不管她们的唠叨是否正确,做儿女的总得耐心点,只管听,不要跟老人们发脾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