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的时候,家里每月初给一千,贫穷且艰难地过了一年,那时候的感受就是贫穷且艰难,并且真的非常难以启齿。大二以后自己挣钱,经济宽裕了很多,只需要父母交学费就行了,还可以给父母买一些礼物,感觉自己在这段时间迅速独立起来了,或者说感觉更加自由。现在大四,暑假开培训班挣了几万,现在仍然有收入,经济彻底独立,可以自己交学费和用自己挣的钱买比较有质感的东西,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过自己喜欢的生活,这种感觉特别好,虽然还没找到工作,但是至少验证了自己暂时能够养活自己,对未来充满了信心。现在是不会拿生活费了(以后不一定),不如不拿生活费是什么干吼,感觉自己在为自己想要的生活买单吧,成长的个中滋味,都是自己在体会。
作为一个女孩子且家里条件不好,还有一个小我十五岁的弟弟来说,每次要生活费会被骂哭骂哭,给自己安上各种乱花钱、浪费、不懂得体谅父母的标签,然后自己很绝望的挂掉电话,所以现在宁愿自己苦一点累一点挣生活费也不愿意再打那个电话要,每个月1000根本不够用的生活费,坐标南方三线城市,物价水平不低,现在我已经自己在兼职了,一定能养活自己的。
作为一个女孩子且家里条件不好,还有一个小我十五岁的弟弟来说,每次要生活费会被骂哭骂哭,给自己安上各种乱花钱、浪费、不懂得体谅父母的标签,然后自己很绝望的挂掉电话,所以现在宁愿自己苦一点累一点挣生活费也不愿意再打那个电话要,每个月1000根本不够用的生活费,还是要自己做点兼职,虽然少,但是积少成多,总比和家里要钱要好。
家里并不是特别有钱的那种,每次向父母要钱就觉得很有负罪感。特别是到了双十一这样的月份,女生总想买些东西,3号才打的1000元,买了一件外套,一双鞋子,买了隐形眼镜,这些其实就尽量买得划算一点了,但还是不够用,最后不得不还是和家里要的钱,真的很不好意思,但是还要生存,难受啊。
在家时山珍海味,在学校都要个肉菜都觉得浪费。长大了懂事了,不会像从前那样互相攀比,每每想买一些贵重的东西,想想别的同学都开始赚生活费了,便会打消念头。尤其是每个月家里给打钱的时候,觉得自己怎么还不赶紧毕业,这样就能上班赚钱,不用和家里拿钱了。
家里条件好时,拿的还算心安理得,但是能不主动要就不主动要,觉得自己这么大的人了,有点没面子。家里条件不好时,往家里拿钱,会觉得愧疚,会觉得自己是一个负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