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庭前先穿好律师袍,把材料交给书记员。准备妥当后,法官入场。那场景,可参照律政剧里书记官说“All rise”及其后的场景。三位法官穿着法官袍依次进入法庭,很有威严。虽说中国法院的庭审模式是职权主义,但这次开庭三位法官没有太多介入庭审进程,总结争议焦点后主要时间都交给双方辩论。这次的案件事实不是争议焦点,所以双方主要围绕法律关系性质和责任承担问题进行辩论。案件是因一种新型的信托交易模式引发的纠纷,几乎没有可参考的判例。说实话,这种空对空的辩论比针对事实的辩论难的多。因为案件标的额比较大有XX亿,而且最高院对该案法律关系的定性可能会对信托行业产生巨大影响,所以审判长也刻意引导双方对法律关系定性问题重点辩论。但另一位年岁较大的法官显然没能理解案件中这种新型的交易模式,问了几个不着边际的问题,对方的律师也想趁机试图引导法官。我从不同角度反驳,在从其中一个角度论证时,我突然想来一串排比反问句加强气势,但觉得跟法庭的气氛好像有点不太相宜,就作罢了。庭后想想也觉得有些好笑。
案件还涉及到破产法下的一个法律逻辑矛盾点,另外一个法官也借机问了我方几个相关几个问题。感觉最高院的法官也挺不容易的,毕竟他们的判决会被当做金科玉律,所以立法时存在的一些漏洞他们还要在符合法律规定和法律原则的前提下补窟窿,不知道我当时的回答有没有给他们提供思路。好的律师应该做法官的助手,帮助法官发现事实、做出判断,帮助降低法官的风险。这个案子因为是客户临时换将,所以我们在开庭前只有一周的时间准备,如果准备更充分一点,或许能避免那位法官对交易模式的误解。这个案子涉及《信托法》、《合同法》、《公司法》、《企业破产法》、《物权法》等法律领域的理论和实务问题,审判长总结争议焦点分毫不差,庭上说话吐字清晰没有说错半个字,庭审中问的问题直击要害,又能很好地控制庭审进程,确实让人很佩服。书记员的水平也很高,做的庭审笔录又完整又准确。对方律师在庭审过程中的表现也十分老道。他的最成功之处是把一个复杂的案子变得更复杂了,当然,我们是要钱的一方,他们是欠钱的一方,增加我们要钱的难度是个有效的策略。
多次去最高院交材料、阅卷,老板开庭时我都在下面听,从来没有试过在下面记录,因为担心被法官制止……至于印象,就是最高院的法官没有基层法院法官忙,所以态度极好,甚至有一次在我交完材料后,法官居然把我送到电梯口,让我如沐春风、受宠若惊……最高院法官办案水平肯定是比基层法院高出很多的,
一是因为他们闲,有更多时间研究,
二,可能是当年选拔确实很严格。
至于书记员,态度也很好,记录很快,从来没有发生书记员看着当事人笑,不知道记录的情况发生……至于错别字多不多的问题,只有一次因为庭审记录特别长,和老板一起看,所以没有发言权。
至于环境,当然好啦,比区法院好太多,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地居然有饮水机,还提供纸杯……至于外部环境,上访人员很多,在外面独自久站会听到很多指点江山的激扬文字,感觉怪怪地……
有幸在最高院实习半年,参加过若干次开庭,也旁听过大案,一开始觉得最高院法官和地方法官一样办办案子,直到但有一次审判长接到一个新案子交给我让我熟悉熟悉总结一些要点,自己看了几天没啥头绪,但也找出了好多要点,结果去汇报时审判长拿着案子瞅了几眼就巴拉巴拉分析的面面俱到、条理清晰!顿时觉得水平真高!而且最高院法官审判经验十分丰富,工作态度十分之严谨!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还有好多判决写的确实比地方法官要水平高很多。 其他印象:书记员速录水平比较高;法官法律素养基本都没问题;法院门口经常看到上访喊冤的群众;阅卷也与时俱进,可以直接拍照免得复印了,要不然五毛一页真是坑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