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的一个同事,在很早期加入了阿里巴巴,在杭州工作。有一次她从杭州飞回新加坡的时候,她的出入境记录出了点问题,在海关被扣住了,拖了很久没搞清楚,她又急着走,就赶紧挂了个电话给总部HR,HR电话又打到了不知道哪个有关部门,然后电话又打到了机场,赶紧放行,其间航班一直在等她。当时她跟我分享这个小故事,感慨说“其实在杭州,阿里巴巴还是‘很有能量’”的。这还只是阿里巴巴的一个中层管理,远未到高管级别,更别说马云了。马云眼中的世界,和你我眼中的世界,不是一个世界。出现在马云面前的时候,穷不敢刁钻造次,权不敢肆意妄为,人都理性的很多,都充满善意。其实都未必要给他优待和特权,哪怕只是按部就班,各司其职就好,仅仅这样,马云看到的世界,即便未必美的像新闻联播,但也要远好过那些真的一个月赚2-3万,3-4万的人所朝夕相处的社会。因为这样,所以他才玩儿的起清心寡欲,玩儿的起返璞归真,在这样一个简单善良,波澜不兴,每个人都守规矩,君君臣臣互不刁难的社会里,才容得下你那小富即安,小资产阶级的幸福。在马云看来,2-3万的开销已经够了,剩下的都不是钱的问题。因为他看不到,月薪2-3万的人还在焦头烂额拼命挣更多的钱,为的就是拿钱去抵挡和抗衡,那些被马云首富光环屏蔽掉的刁难和苟且。
这种成功人士的鸡汤,我以为一笑而过就够了,没想到还真有人信,更没想到还有这么多努力替鸡汤做各种阐释增加调料来诠释其合理性的鸡汤党。
月入两三万毫无疑问没有月入一二十万过得舒服,更没有月入一二百万的舒服。
我开捷达时候觉得挺幸福的,后来买个30w的车我就再也不觉得开捷达幸福了。一坐进车里,想起旁边停着的捷达,第一感觉就是:那也算车?后来我买了奔驰,就再也不开30w那辆了。无论从乘坐舒适性还是内饰、性能,还有品牌逼格,都不是一个档次好么?
我住110平米小三居时候也觉得这房子挺大,后来住了140平米的就觉得110平米的那简直就是狗窝。再后来住400平米的就觉得140平米那就是贫民窟。住110平米的只能满足基本居住功能;买140平的就能选择卧室大或者客厅大,厨房大或者卫生间大等等;住400平米的我tmd什么房间都大好么!再也不用觉得卧室除了床之外没多大空间客厅孩子跑不开厨房两个人转不开身卫生间放不下浴缸之类的了好么?我住过140平米的房子有好几套,一直没买大的,总觉得大房子没用。后来买了才知道我之前是傻逼好么!
不说别的,要养孩子的一个月两三万收入你真能觉得幸福?人家一年给孩子花几十万培养,你一年花10万甚至5万就肉疼了,你会幸福?从出生就在落后了好么。
没经历过更高收入的生活,就臆想那样的生活不幸福,这叫自我安慰,不叫事实。
马老板什么都有了,回过头来卖鸡汤抬逼格,看看笑笑也就算了,你真信啊?
一天时间,发现来骂我的基本都是在读学生。也能理解,还没经历过赚钱养家的过程,可能觉得两三万月收入时候自己一定过得很好很幸福了。抱歉我还是要放毒鸡汤。
以一线城市来说,税后月入2-4万(为方便以中间价3w衡量)是什么样的?两口子的话月入6w,要买一个远郊区小房子基本得300万以上,要买一个近郊的起码500万以上。
远郊区的便宜但需要付出更多的交通时间与成本。
一个月入6万的家庭,在一线城市要过得比较舒适,起码会有2万的日常开支。如果有孩子,孩子大概一年会至少消耗10-20万才能有比较基本的舒适,平摊下来每月会在1-2万。另外要赡养老人的话,每月怎么也会有几千元开支。如果买车的话每年一般也会有2-5万开支。所以要保障日常过得还行,起码4万左右就没了。
房子首付需要100--150万,按这个每月能2万结余的家庭需要4-7年攒出来。等到攒出来首付,不说房价涨不涨,就说贷款吧。
贷款的话,远郊区小房子按200万贷款,20年期限,每月还13000多。
近郊区按350万贷款,20年期限,每月要还23000——超家庭结余了。按30年期限,每月18500元。
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家庭没有意外情况,比如大病或意外事故的基础上。也没考虑旅游度假等等额外开支。换句话说,要在两口子都月薪3万的基础上保持符合比较普通生活的情况下,家庭抗风险能力非常低。
钱不能代表一切,也不能代表幸福。但生活是实实在在需要钱的,很多你认为可以提升幸福感的事情也是需要钱的。当你月薪三万的时候,去吃菜场每天晚上剩下的廉价蔫菜叶子和吃超市里最新鲜的有机蔬菜哪个更有幸福感?孩子挤不进公立幼儿园时候你是给他安排1500/月的小区民房里的黑幼儿园还是5000/月的正经私立幼儿园会更开心点?房子买在远郊区每天挤地铁+公交车单程两小时上班和住在近郊半小时到公司,甚至住核心区出门走几步就到单位,哪个会更有幸福感?休年假了想出去旅行是找个连星级都没有的便宜酒店还是五星海景豪华房出门就看海的更幸福?
诚然,幸福不是只有靠钱。但许许多多让人觉得有幸福感的事情,确实是得花钱的。而月入三万,还达不到让有志于在一二线城市奋斗的青年们觉得“这是最幸福的状态”的程度。
这个收入层次的人很多,但基本都在努力达到更高,而不是心满意足。
我总结了一点,人的欲望分层次,从最底层的吃穿到最顶层的精神追求,人的烦恼也一样分层,并且始终在欲望的下一层。你处在温饱线,你的烦恼就是怕吃不饱穿不暖,高层的烦恼对你根本不是事,什么老婆漂不漂亮,房子大不大,那都不是烦恼。(我爸年纪很大,经历过三年大饥荒,他说他小时候的梦想是长大买一斤花生吃个够。)
温饱线上的人看来,解决了温饱就解决了烦恼,就幸福无忧了。然而并不是这样,当他吃饱喝足了,他开始考虑女人的问题了,发现找不到老婆是最大的烦恼,他会以为找个漂亮老婆烦恼就没了,但他找了漂亮老婆之后发现夫妻同床异梦才是真正的烦恼,当他找了个相敬如宾的老婆之后,发现TMD孩子学习不好是个巨大的烦恼。
走路的说自己的烦恼是没有自行车,骑自行车的说自己的烦恼是没有发动机,骑摩托车的说自己的烦恼是不能挡雨,开捷达的说自己的烦恼是车里内饰太简陋,开奔驰的说自己的烦恼是没钱买宾利,开宾利的说老子的烦恼是堵车,开直升机的说老子的烦恼是不能随便停。开飞机的人说老子的烦恼是太忙了。闲的人说老子的烦恼是没有精神寄托。有精神寄托的人说我的烦恼是年纪大了,有精神寄托又年轻的人说,我的烦恼是想去月球转一圈,恐怕这辈子没机会实现了。去月球转了一圈回来的人说,我的烦恼是我妈得癌症了。。。
但是,那个走路的不会说,我的烦恼是没有一架飞机。
烦恼总是在变形,从不消失,幸福总是平淡又在每个人身边,你却以为它一直在远方。等你一直追啊追,发现它永远在远处,你总是追不上,那会你就会发出马云式的感慨,或者像杨绛一样,最后发现幸福其实就是内心的平静。
当然了,马云说月入两三万最幸福,我们姑且认为是三线城市吧,一线可能需要三四万,不能阿Q精神,还是需要努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