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点(不代表全部):有活力、热情、和他们在一起新鲜好玩受感染。自我意识强, 敢于表现自己,K歌完全走掉仍然陶醉得在吼,活着自在。对自己的评价过高,渴望得到肯定。对于感兴趣的工作有激情,没兴趣的工作没得商量或者散漫怠工。责任心弱一些,不会不讲条件地做额外的工作,不喜欢加班。讲究一分辛苦一分报酬,爱和同学攀比待遇,而不比较工作内容和工作辛苦程度。优越感强,抗打击和抗压能力弱,重压之下可能就撂挑子不干了。容易三分钟热情,做事情不够深入、细致,停留在浅层上。重感情,心灵脆弱。比较真实地反映了人的本性,不像我们被磨得圆滑和虚伪。管理和激励:对刚毕业的热血孩子进行精神激励,描绘发展远景,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斗志。工作由实在干活的人带着,让他们有收获和提高,工作之余一起撮饭和K歌,讨论星座,融入他们的文化。针对这个问题我和大力、二桂小范围做了讨论:“我都是这样跟我的孩子们说的,高兴就多干点,不高兴就少干,不愿意干就滚蛋。”大力就是这么HOLD住场面的。年轻人爱面子,喜欢头衔,这样看起来cool”,陈然这么说。用情感联结是靠谱的,只要是真心对他们好,大家心里都明白怎么回事。物质激励要公平合理,能站得住脚,这些孩子们可能会和你直言不讳地说出他们期望和不满,管理者要有理有据,让人信服。
无论你是否承认,90后的先头部队已经占领了这个世界的方方面面。也许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还未获得这个社会中的话语权,但这一天已经已经很近了,而且将比十年前的80后快很多。无论你喜欢不喜欢,他们就那里,新生的力量已经登场,而且有很多人已然将世界闹腾了一番: 你一边理所当然地认为那些90后的创业者too young too simple都会失败,你看不惯他们器张跋扈的样子; 但你却又不得不和他们坐在一张谈判桌上,你的内心其实充满了对那些90后创业者的深深的嫉妒。当然,用出生的时间粗暴地划分群体是不科学的,80后中也有许多拥有着90后思维的人,而90后中也有着很多秉持着80后甚至70后观念的人,因此我更喜欢把“90后”看作一种思维方式,一种前所未有与众不同的“三观”。
群体区分不明确。即使是86后或者是90后,不同的环境也会形成不同的性格,所以不能一概而论。但是对于年轻人而言,尤其是刚刚毕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往往追求的是自己想象中的工作生活,而这些想法往往都是平时生活中各种社会信息在其脑海中整理后得到的,因此86后在进入真正的社会生活中是 ,就会带有强烈的个性与自由追求,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与鼓励,希望进行有创新性和高参与度的工作。所以,我觉得,在工作中要能够倾听他们的想法,工作中多多鼓励为主,但是同时也要有相当的束缚手段,避免工作中带有的散漫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