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风库在我国苹果贮藏中仍起着很大的作用,其缺点主要是秋季果实入库时温度较高,而初春以后,气温回升,苹果无法继续保存。山东果树所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良,增加了机械制冷设备,其建库成本和设备投资大大低于全机械冷库,并基本克服了一般通风库贮藏前期与后期温度过高的问题,形成了改良式通风库,即10°c冷凉库。同时,在贮藏技术上,也应用气调理论,在苹果入库前期,采用硅窗气调大帐和小包装气调保鲜技术,通过提高袋内二氧化碳浓度和降低氧浓度,来达到长期贮藏苹果的目的。目前在我国北方苹果产区,10 月中旬的气温一般在10°C左右,采用这种库型,结合塑料薄膜简易气调技术,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贮藏效果好、节能省电、经济效益高的苹果贮藏方法。
改良式通风库的技术特点在于通过机械制冷的方式,使苹果在入库初期外界温度还较高的条件下,就能使果实处于10°c以下的冷凉环境,有利于果实迅速散除田间热;入冬以后,又可利用通风系统,靠自然冷源降低库温,节约能源;初春一到,靠机械制冷,仍可维持库温0〜4°C,再配以气调大帐等措施,创造有利于苹果贮藏的气体环境,抑制果实衰老,达到长期贮藏的目的。
通风库和改良式通风库的贮藏管理方法和技术要求,以及适宜贮藏的品种,均与土窑洞贮藏相似,可以参照土窑洞贮藏的要求和方法,因地制宜地进行苹果贮藏。
通风库和改良式通风库长30~50米,宽9~12米,高4术以上。墙壁和库顶充填隔热材料。一般容量低于500吨的库房,每50吨果品需要不小于0.5平方米的通风面积。通风口安装控温式通风装置。通风口通常在秋季夜开昼闭。进气窗多设在库房基部,也可通过地下通道引入。排气口多设在库顶中央,高出库顶 1米以上,口径约 25~35厘米×25~35厘米,每隔 5~6米设一个排气筒。 在我国北纬40度以北地区,一般的半地下式贮藏库在严冬季节其果品冻害严重,而贮藏初期库温又偏高,影响贮藏质量。因此,半地下库的合适人土深度,应控制在库房地上体积占整个库体的1/2~1/4。库顶和露出地面部分需要有10~15厘米厚的稻壳保温层,或在库项加20~30厘米厚的炉渣。在边墙外应加砌空心墙,填充10~25厘米厚的膨胀珍珠岩或20~30厘米厚的稻壳。封闭旧式库体的屋檐窗和天窗,以库门为进风口或另设进风口,在与进风口相对的外墙上设置轴流风机进行强制通风。
通风库和改良式通风贮藏库适合于果农小规模贮藏,优点是设施投资小,贮藏费用低,充分利用自然冷源降低库温,达到果实产地节能、低成本贮藏保鲜的效果。缺点是贮藏前期库温偏高,果实品质有所下降;春分后库温难以控制,随库温升高,果实腐烂率升高,贮藏期相对较短。当前,由于地下式通风贮藏库建造及贮藏管理技术不规范,缺乏相关方面的系统研究,许多农户仅凭自己的经验进行建造,果品贮藏效果差异大。如:通风库的库门方向均随地势随意取向,东、西、南、北朝向的都有;库内地面无坡度;通气孔的高度和直径随意,与库体长度不成比例;通气孔依自己的经验随意启闭;苹果入库时间随意,有些甚至在外面堆放一月后才入库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