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单位原来跟保洁公司有过合作,有个保洁阿姨非常老实,她在公司工作了不到一年,我甚至从来没听她讲过一句话,每次在卖场或电梯里遇到,只是点点头算是打招呼,并不多话。
她离职后才听别人说起她“挺可怜”,老公动辄打骂,据说手臂上经常青一块紫一块的。也才知道,她离职的原因是“别人看她都不顺眼,受欺侮。”这才想起,每次遇到,她总是一幅受惊的表情,形体语言也是明显地想与别人拉开距离。
据说离职前,她老公到保洁公司找领导交涉,表达了对老婆受欺侮的不满:“我老婆,我打可以,别人欺侮她就不行!”想象这是一副什么样的男人的嘴脸就知道了,也可以联想她跟了这样的老公,日子能过成什么样儿。
后来偶尔也会想起她,为什么她在家被老公打,在单位“受欺侮”?为什么她是“别人都欺侮我”的那个人呢?
民间自古有“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可恨之人必有可悲之苦”的说法,是否也揭示了一种生活哲学?
去年,山东艺术设计学校一个16岁的女生被室友殴打4小时……作为一个家有小女的妈妈,想到将来有一天她也会住集体宿舍,过校园生活,看到新闻的当天就在“桌前教子”,问她:会不会是挨打的那个?她坚定地告诉我:肯定不会,我会跟别人玩得很好。又问:你会不会是打人的那个?她当时正在吃饭,白了我一眼道:难说!我举起筷子敲了她的头皮。
以一个“过来人”的观点和经验看“校园暴力”,挨打和被打的都不是好孩子,家长、学校也没有尽到自己的职责,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致使悲剧发生。挨打的小雨固然可怜值得同情,但是不是也要反思一下,自己做了什么?为什么被另外四个人联手打?不管是校园暴力还是家庭暴力的发生,一定是有原因的,不客气地说被打的那个人身上一定具备挨打的潜质!后来看电视报道得知,在第一次被打时,小雨的大爷居然在赶往学校的路上告诉小雨“千万不要还手”,TMD都快被打死了还不要还手,你是死人吗?!
看抗战的背景资料介绍,日军长驱直入侵占大好河山,很多地方的人只是听说鬼子来了,就跑得无影无踪,连鬼子的面儿都没见过天天就在躲鬼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那么“落后就要挨打”跟“软弱就会挨打”是如出一辙的道理。一个国家挨打和一个人挨打都是一个道理。
小时候看一部国防题材的纪录片,部队里的露天电影,配音是义正言辞慷慨激昂的男声“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如果挨打的是我的女儿,我绝不会告诉她“千万不要还手”,当然,前提是一定要教育她——不要成为那个可能被打、被暴力、被欺侮、欠揍欠修理的对象。你不要欺侮别人,但一定不要受欺侮!
我家刚从农村搬到城里时,作为一个乡下小孩,也曾受到家属院一个小团伙的欺侮;转学到城里,我们班有个男生的姐姐和她的姐妹儿在学校拦住我,质问我“为什么欺侮她的弟弟”……天知道我跟她弟弟连话都没讲过,“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啊。在动物界,一只外来的猴子到了花果山,除非他有孙悟空的本领,否则一定会受欺侮;小时在农村见过家里养鸡,一只新买的鸡放到鸡群里,一定会被其它老鸡啄……人充其量是高级动物,一个新人很难融入团队,受欺侮、被排斥、受驱赶、暴力……你感受人性之恶,也算“正常现象”,唯一的解决之道是你自己要强大。
当年部队大门口是警卫室,战士们站岗放哨扛的步枪就放在架子上,用一块白布虚盖着,布上赫然的腥红大字是主席语录: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一个黄昏,我联合了其他跟我差不多“资历”的小孩,把欺侮我们的那个团伙中的一个小头头堵在胡同里,至今我还记得她姓苟,我们只是威胁她“不要欺侮人!我们也不是好惹的!”等等,看到她眼里的恐慌,也就够了;对那个同学的姐姐,则是告到了她家里……从此天下太平。幼时的经历给了我一个重要的人生启示:你可以不欺侮别人,但绝不能被欺侮。
新东方前合伙人徐小平曾写过一篇博客文章,《三个街头打架的孩子》(另文链接,感兴趣的可以搜来看一下)。他举例美国总结里根,前总统夫人希拉里和自己,对比中国父亲和美国父亲的教育,他说:
一个从小就被父母教导着要容忍非正义、接受不公平、甘受屈辱、自责自贱的孩子,他长大了,即使有可能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某一领域的名人,但他在生活中,肯定难免时时暴露出幼时家长教育造成的心灵扭曲,在和同事、朋友、社会相处的过程中,一定会在各个地方不同角度,表达出自己性格与为人的弱点来。在集体生活中,他很可能不敢争取自己应得的权益,不敢挑战别人不该有的滥权,在私人生活里,他也很可能会轻易放弃自己的快乐与尊严,并为此找到种种阿Q式自我解脱的理由……
李中莹老师讲过的一个案例。有个女人说自己很可怜问老师怎么办?她说结婚16年,天天被老公打……
李老师回应:你太厉害了,你身上一定有很强大的一种力量,被打了16年都没有离开(打你的那个人)。这个女人说那有什么办法,“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很多人容易被这种信念或价值观束缚。并非不同情弱者,当我稍稍学习一点心理学知识,洞悉“人终其一生都在弥补自幼年起就形成的性格”,便了解隐藏在现象背后事实。
每一个被家暴被校园暴力的事件背后,都有巨大的无力感和所谓的信念在支撑着那个人,比如“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这都是命啊”“能怎么办?”“有什么办法?”……
有天晚上在外面散步,听到小区门口有吵闹声,围了很多人,一个女人歇斯底里的哭叫声传来“你打你打!你打死我吧!不打死我你就是个孬种!!……”走近了一看,那女人穿着睡衣,鞋子都掉了一只。死死拉着一个男的。我没亲眼见过家暴的场景,也替那女的担心,这不是活该找打吗?那男的可能没打算打死你,你却叫人家往死里打?!
去年那个“蒸鱼杀妻”案的新闻后,水木丁写了篇文章微信平台也有转发,《妈妈的终告:你的生命比对错重要》,文中她告诉女人们:
对家暴一定要零容忍!可惜我常常看到很多姑娘是正好反过来的,在小事上特别容易较劲,但是被男人家暴了,却想凑合着把日子过下去。那个被家暴杀害的女子。“她在丈夫第一次家暴的当晚,就应该迅速离开,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去,也许这样还会保住一条命,她是无辜的,但是她的确有技术性和判断上的失误。”
所以很多年前我偶然在婚后得到一个训条,其实也可算作防止家暴的信条,不论男女,男人也有可能遇到“暴力女友”,那个训条就是“一定要打赢婚后第一架!”当然,很多优秀夫妻是不需要打架就能琴瑟和谐的。
徐小平在那篇博文最后也写道:从此我要教我的儿子,如果打架,一定要战胜对手!
目光炯炯内心温暖 微信公众号【丁是丁】ID:dsd555555
在我的印象中,有这样三种人,尤其是人是经常被欺负的:
1.漂亮的人。本人的小妹妹就是一个非常漂亮的人,很多小男孩为了和她玩儿,有时候就故意欺负她,放学的时候在学校门口等着她,一起送她回家。遭到了其他小女生的嫉妒,甚至有时候为了能够跟她玩儿,几个人都能打起来。妹妹找我告状,说谁谁又欺负她了,那这个时候我就会挺身而出,站在那些小朋友面前,告诉他们,如果再欺负我妹妹,你们就会被挨揍的!所以直到现在她同学提起来还会说,某某有一个非常厉害的姐姐。
2.比较有个性的人。这个人可能实际不太乐意和更多的人去沟通,或者是别人跟他沟通的时候,他总是比较叛逆,但这个时候就容易真正被人欺负了。也是在高中的时候,我们就有这样的一个男生,他伶牙俐齿,别人在说什么事情的时候,他总是第一时间回击,有很多同学确实看不过去,觉得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在放学的时候直接拦着他把他打了一顿。
3.性格比较好的人。在实际工作当中,我们会经常看到这样的同事。她们说话柔声细语,即使在非常生气的时候,你听上去也只是他的声音比原来大了一点而已。在外人看来她们是非常温柔善良的。所以在工作当中,一些杂七杂八的事情都会安排由她们来做,而事实您会发现,她从来不会拒绝。即使自己觉得非常委屈,也从来不会站出来和别人去进行交涉。然后自己如果觉得受了委屈,会默默的蹲在墙角里面哭泣。
如果你是其中一类,那么你一定要注意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