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横档印: ① 布匹在传统J形蒸箱中,预热区较短,不足以使仍然拒水的棉织物很好地
完成工作液的扩散、溶胀过程。这时若进行折叠堆置,接触履带板处温度高,含湿量低,与其他部位处理条件不同,会产生规则或不规则的横档印。 ② 织物进蒸箱堆布时,堆布打手在灯芯绒表面产生条状作用力,再经碱蒸定形,产生规则竹节条印。以上两种横杓印/|:常规粗厚织物及弹力灯芯绒上尤为明显,在轻薄织物小页头堆布时,第二种横档印也会产生,而且无法消除。 (2)露底: ① 轧染液后,绒类织物较普通织物带液量高,红外的预烘能量无法使织物含水量降到临界含水率附近,紧接着的接触式烘燥使染料产生泳移。一般厚织物比薄织物容易产生露底现象。 ② 均匀轧车浸轧时间短,松而多的绒毛所吸附的染料量远比被绒毛遮盖又相对紧密的绒沟多,纤维与染料结合的概率不同,得色也不同。一般灯芯绒纬向密度越大、越紧露底越明显(如弹力灯芯绒织物比普通灯芯绒织物严重)。 ③ 拼色染料配伍性差,直接性高的在绒毛表面上色快,造成绒毛绒沟异色。选择上染曲线较一致的染料可以改善,但不能根本解决。 ④ 有些纺织厂使用的经讳纱配棉等级差异很大,其纬纱品质好,经纱品质差,死棉多。在相同前处理条件下,经纬纱吸色不同,加剧了露底现象。 (3)能耗及水耗: ① 水耗:灯芯绒较厚,水洗效果差,传统退、煮、漂三步法工序长,平洗槽多,水耗大。 ② 汽耗:灯芯绒湿落布易产生压皱,必须烘干,而烘干效率低,车速不能快,烘燥能耗大;平幅连续工艺前后需经过煮练蒸箱、漂白蒸箱、还原显色蒸箱等,耗汽量很大。
灯芯绒坯布布身较软,且不平整,对割绒十分不利。用烧碱处理并烘干后,可以使布身平挺,条路齐直,非常有利于割绒,这就是烧碱处理的目的。烧碱处理的方法主要有浸轧淡烧碱工艺和正面施加淡碱工艺,通常不采用丝光工艺。经淡碱处理后的割绒成晶割切面光洁,绒面丰满,予感柔软,光泽柔和,条纹清晰。而丝光后的割绒成品有较好的染色牢度和耐洗牢度,脱毛现象也很少,但绒条不够丰满,手感粗糙。烧碱处理可用10~12g/L的烧碱,另加少量耐碱渗透剂,在60~70℃浸轧或托面施加于坯布,然后烘干即可,要求干布上含碱量为1~1.2g/m。碱处理浓度应适当,过高剖绒时织物粗糙,割刀易钝;过低布身较软,割绒切面不够光洁。为了,有利于割绒,布幅收缩一般应控制在8%~12%,纬斜应小于 37.5px。烘干后坯布含湿率应低于8%,含湿过高时布身软韧,割绒导针通过不畅,将使跳针硅著增加,割绒困难。在单面施碱时,也可以用两根(甚至两根以上)给液辊筒,并在辊筒之间加小压辊,或者在给液辊上刻以条纹,这样能使较多的碱液均匀地带到织物。
花灯芯绒于1993年研发,1994-1996年风靡中国内销市场,从南到北掀起“霜花热”,后逐渐走缓,2000年后外销市场开始热销,2001~2004年达到顶峰,现已作为一种常规灯芯绒风格的产品平稳需求。霜花手法可用于各种绒毛为纤维素纤维的各种规格中,它通过氧化还原剂将灯芯绒绒尖的染料剥去,形成落霜的效果,这种效果不仅迎合了回归潮、仿旧潮,更改善了灯芯绒服用时易磨处的绒毛不规则倒伏或泛白现象,提升了服用性能和面料档次。霜花产品可制成全霜花产品和间隔霜花产品,间隔霜花产品又可通过间隔开毛霜花再开毛形成,或通过高低条剪毛形成。无论那种风格都得到了市场的高度认可和流行,迄今为止霜花手法仍是对灯芯绒产品附加大风格变化的典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