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自古就作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文章节义之邦,名人大儒辈出,其建筑也颇具中国传统特色。因江西在历史上处于一个文化的交流地,多种文化在此碰撞发展,其村落文化呈现多样化。江西作为一个拥有悠久文化的大省,因其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至今江西保存着中国为数较多的古村落。江西也是中国保存最多的古村落省份,保存着许多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江西拥有21个国家级历史名镇村落。江西的传统村落古建筑可分为三大类型。赣派建筑古村落在江西的古典村落中,主要以分布于江西五大河流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为主的传统赣派民居。以乐安流坑、景德镇瑶里、铅山石塘、安义罗田等江西古村落为代表的赣派建筑文化:其布局简洁,朴实素雅,是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赣派民居建筑。其背后受豫章文化,庐陵文化,瓷都文化等赣派文化的滋润。其民居特点是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多用料硕大,且注重装饰。其横梁中部略微起,故民间俗称为“冬瓜梁”,两端雕出扁圆形(明代)或圆形(清代)花纹,中段常雕有多种图案,通体显得恢宏、华丽、壮美。立柱用料也颇粗大,上部稍细。明代立柱通常为梭形。梁托、爪柱、叉手、霸拳、雀替(明代为丁头拱)、斜撑等大多雕刻花纹、线脚。梁架构件的巧妙组合和装修使工艺技术与艺术手法相交融,达到了珠联璧合的妙境。梁架一般不施彩漆而髹以桐油,显得格外古朴典雅。墙角、天井、栏杆、照壁、漏窗等用青石、红砂石或花岗岩裁割成石条、石板筑就,且往往利用石料本身的自然纹理组合成图纹。墙体基本使用小青砖砌至马头墙。徽派建筑在江西主要集中在赣东北,以婺源为典型。作为古徽州文化的代表,其民居也继承了古徽州特色。徽州自古就重诗书节气,深受宗族理学观念影响。其风格特点多偏向传统理学民居。徽派建筑风格。粉墙、瓦、马头墙、砖木石雕以及层楼叠院、高脊飞檐、曲径回廊、亭台楼榭等的和谐组合,构成徽派建筑的基调。徽派古民居规模宏伟、结构合理、布局协调、风格清新典雅,尤其是装饰在门罩、窗楣、窗扇上的砖、木、石雕,工艺精湛,形式多样,造型逼真,栩栩如生,其高超的建筑技艺和不朽的艺术价值。
“瓷都景德镇”是江西的一块招牌。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江西还有个因吉州窑而闻名的“永和镇”。景德镇瓷器兴盛于明清,而吉州窑瓷器兴盛于南宋,比景德镇还要早几百年。“辟坊巷街三市”,“七十二条花街”,“锦绣铺几千户,百尺层楼万余家”,这是史书对永和镇过往辉煌的记载。永和镇因吉州窑闻名,也随吉州窑的兴衰而沉浮。但永和镇为什么会衰落呢据镇长郭邦勋(吉安县政府信息公开)介绍,因为南宋末年文天祥在吉州抗元,导致吉州窑窑工大量外逃,因而逐渐没落。而如今,随着永和新镇的建设,这座因吉州窑而兴盛的古镇将迸发新的发展活力。据负责新镇建设的纪委书记刘志强(吉安县政府信息公开)介绍,“目前,永和镇发展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人多地少”,为此,镇政府已寻求投资3亿多元,新修了永和大道、永和健身广场、永和自来水、污水处理厂、便民服务中心,完善了新镇区基础设施,吸引了100余户居民前来置业就业。在快速发展建设中,永和镇也高度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在“陶艺村”,陶艺大师伍成俊说“每年都有很多省内省外的大专院校学生来永和镇学习体验吉州窑陶艺文化,专门的陶瓷人才培养学校也将在几年后开办。”据悉,永和镇通过招商引资、打造吉州窑文化产业园、引进陶艺大师留驻等措施传承传统文化。2016年年初至今,永和镇共接待游客200多万人次,陶瓷产业销售额收入达5000多万元。
思溪延村思溪和延村是两个村庄,里面的建筑其实和别的村庄差不多,都是些清朝的徽派老宅。为什么我把它排在第一,原因有二。其一,我每次去婺源都会住思溪里的一家民宿,名曰将军府,每次的感觉都非常棒,管家的服务、厨娘的服务,修旧如旧的老宅修复、木床的垂曼,以及民宿的文化主题。11月中旬线路设计好后我把它放在了第一站,一行的客人进门都惊艳了。清晨的两个村庄非常安静,连狗和鹅都奇异的安静,溪水也是静静的流淌。一次带队,把篁岭设计到了最后一站。可能因为此行作为工作人员耗神过大,我到了篁岭已经没有什么激情。但是客人都是第一次来,觉得可玩的东西太多,意犹未尽。尤其是我们为客人安排了晒秋房,窗外就是辣椒、菊花,那感觉是很不一般的。这次我做了一个旁观者,观察景区、观察游人、观察村民。居然有所收获。仲秋,茶花快开败了,从小镇走到玻璃展桥的山路上种满了茶树,在几乎90度的山坡上,一个茶农婆婆一扭身子就从这陡峭的茶园里走下去了,简直像武侠小说里发生的情节,让我惊讶不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