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长大的汉族分享不成熟的观点:我支持强化公民意识淡化民族意识甚至取消民族分类,但绝不是精确瞄准汉族那款,那是自取灭亡;支持取消无差别的民族优惠待遇;可以预见—因为不当举措的反作用力—汉族的民族意识将在年轻人中触底反弹—我对各民族现代化的过程中共同传承华夏文明抱乐观态度—但这需要为过去的错误买单故而将付出艰辛的努力;要保存且发展的是文化不是民族这个名号。
不扯淡。
题主称自己没有民族意识大约是因为成长环境中就没怎么见过少数民族,但题主描述的也不准确,比如:外国人你总是见过的,网上对外国人享有超国民待遇的吐槽和反对,题主在感情上也会支持,这也是民族意识。
我来自一个民族关系融洽,社会稳定,发展程度尚可的自治区,但也不意味着感受不到民族差别,而感受到差别的主要原因就是利益分配,对对对,就是“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要难”的那个利益。不当的措施不但会激化矛盾更能人为制造矛盾。内蒙的民族关系可以融洽到这个程度:我从小到大有六个能穿一条裤子的好兄弟,三汉三蒙完全没有隔阂,三个蒙族两个土默特一个科尔沁;亲戚里有三个蒙族,都是联姻,完全没有阻碍;某某年因为一起骇人听闻的刑事案件,一些蒙族选择散步,我同学作为汉族为支持蒙族老婆跟着去了,据他说还有其他汉族加入且派个矿泉水什么的;我们自觉接受民族团结教育可以到这个程度—高中时我给蒙古族女友开讲蒙古史,她高兴地表示回去要给她爸讲讲,他也不知道(作为一个蒙族厅级干部)。
蒙族之间有两个矛盾绝对大于和汉族的矛盾:一个是土旗蒙人和东北蒙人的矛盾,为了当官,不可开交;另一个是城里蒙族和牧区蒙族的矛盾,因为措施受益程度不同,牧区的蒙族会抱怨城里掌权的蒙族不为他们考虑,这有些像六镇鲜卑对洛阳鲜卑的愤恨,总的来说还是因为利益。
民族之间小有矛盾当然也是因为利益分配:汉族讨厌少民加分,少民讨厌汉族自行改成少民,汉族干部讨厌少民干部提拔得更快,少民干部讨厌自己提拔得还不够快,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首先,最好的方法是干脆取消,不登记,不标注,大家都一样:关注点在公民意识和公民权利上,对外采取统一姿态,这方面恕不能多说;卢旺达在吃了巨亏之后就采取了这个方法,效果显著;我们理应做得更好。
其次,取消无差别的优惠待遇,改为扶持真正有困难的人群:从法理角度讲,对困难群体和弱势者提供更多支持,是符合矫正正义原则的。但无差别的对少数民族实施优惠是不合理的,难道少数民族都困难,根本不是,这种优惠既不正义也没效率。甚至少数民族之间还有差别:事实证明,像蒙古族这样的族群不给优惠,也可以和汉族过的一样好;某些族群则怎么优惠,都不为所动,打算干嘛就干嘛;反而是后者享有远超前者的优惠;这事情就诡异了。毕竟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最后,警惕某些势力坐大,还纵容其坐大,那么我们这个智慧勤劳的民族共同体必然会以更大的凝聚力和民族意识加以反对:在悲剧的种子埋下之前就阻止住当然更好,以前没有做到,那么现在将其连根拔起也可以,实在不成断水断肥总是可以的。某些人居然不断浇水施肥且以此为乐,真国贼也,必须采取措施。我不相信他们可以战胜我们,5000年来的想做到这一点的所在多矣,哪个成功过?但我们要做的是极力阻止大混乱和大破坏的出现。
人口比例是关键,人口比例是关键,人口比例是关键。
民族主义(中华民族意义上的)在年轻人中抬头是很正常的,它将与以争相陪睡老外屌丝为代表的民族自卑不着调长期共存,只要外国人的超国民待遇不取消,外国人代报案才更容易拿回钱包仍然属于常识,这种情况就不可避免,所以网上的排斥情绪不是不可理喻的。
贴一个过去的答案简单介绍下保持稳定和友善相处之道:
这个问题很好啊内蒙人来试答一下。
不扯没用的。
首先,宗教信仰非常关键,内蒙境内的汉族传统上信仰大乘佛教,理想人格是儒家化的。内蒙境内的蒙族传统上信仰藏传佛教、长生天。没有极端“宗教”得以肆虐的社会基础。在这里我要表达一下对内蒙汉蒙各族人民的喜爱之情。同时谴责一下某些优惠政策,蒙族就只能胼手砥足辛勤劳动。某些擅长使用砍刀和爆炸物的族群就要钱给钱要粮给粮要房给房(这可不是吹的),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其次,汉蒙各族人民在经济地位上是平等的。曾有过研究,汉蒙两个族群在文化上、经济上等主要方面平均水平一致,换言之,平均受教育水平和兜里的钱都差不多。甚至在做官这件事上,蒙族的优势十分明显,我不止一次听蒙族干部说他们拥护中央的心比汉族干部还强烈。这就有效避免了将阶层之间的经济矛盾,转化为族群矛盾,这也很关键。受教育程度保证了具备理性思考的能力,不至于被别人一忽悠,拿着刀就出门了。
其三,蒙族本身的家国情感。蒙古族是在北京做过龙庭,统治过各族人民的。所以蒙族通常将自己视为一个中国的牛叉的光荣的与汉族不相上下的族群,毫无自卑感,没有被边缘化的感觉。即使有不满,也只会在暗地里琢磨:“我觉得汉族根本没法管理好这个国家,还是我们——”(这是王朔的话,就是那个王朔,他是满族。)而不会去想分裂的事。
其四,蒙古上层贵族(姑且这么叫罢实际上也是)与中央的血盟关系。你们知道内蒙是哪年成立的么?1947年。离全国解放还早呢。蒙族的实干家们,早投靠,早受益。建国后,不但本人贵显,子孙也布列要津。乌兰夫家族在自治区主席的位置上已经传到了第三代(乌兰夫-布赫-布小林),堪比东边金氏,中间有打断但还是他们圈里人(比如上届主席巴特尔的父亲是乌兰夫的左膀右臂)。1990年代内蒙有个著名笑话,其他省开政府常务会议,属官纷纷起立口称“省长来了”,内蒙开政府常务会议,属官纷纷起立热情的打招呼“大舅好”“姑父好”“三叔您来啦”。
其五,另一群人搞得不怎么样。内蒙这些年来经济发展情况较好,不但秒杀各渣自治区,对周边一些省也有一定优势。2015年内蒙GDP在全国排第十五位,内蒙的GDP总量是外蒙古的二十多倍。内蒙的蒙古学研究领先外蒙,蒙古语文学影视作品和广播电视节目深受外蒙古人民喜爱。外蒙在文化、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均处于劣势。“水平一般能力有限,关键是同行衬托得好。”——郭德纲。我中学时代的前女友祖上是外蒙库伦人,她爸带她到外蒙完成了寻根之旅,她表示:老公,我真想用机关枪把他们突突了,干的事都不像人干的。(我们内蒙的女孩就是直爽,说爱你就爱你,说弄死你就弄死你,多么可爱!)
其六,综上所述,事实上内蒙的社会分层应该是这样的: 第一层:蒙古上层贵族(土官类)和汉族大官僚(流官类),两者一贯相互配合,互不挡路; 再一层:帮助第一层实施管理的汉蒙官僚集团和与第一层结合的大商人; 第三层:汉蒙小官僚和关系较远的中等商人及知识分子; 第四层:汉蒙各族人民。 这个分层形式也有助于形成淡化族群意识的稳定结构。
兄弟在内蒙长大,十八岁离开内蒙去读大学,现在都三十出头了,桌面上还是蓝天草原,最喜欢听云飞和哈琳的歌。
谨祝我的家乡长期保持繁荣稳定,不被那什么化,东西永远那么好吃,人永远那么美。
当然内蒙也有不少问题,别激动,咱不是在聊为什么稳定吗。
小国的民族一般认同感比较强。人多了之后走方圆几百公里都是一个民族的,你认同不认同给谁看?你给村头二大爷说,我是汉族?有意义?你从东南沿海去乌鲁木齐走一趟,你肯定有认同感了,你再去欧美走一趟,认同感就又强了。
认同不认同主要看有没有外人,你在家里面没事跟你爸妈爷爷奶奶表达:我是老x家的,没有任何意义。只有别人看见你了,问这孩子谁家的啊?你才会说,我村头老x家的。明白了吗?
说实在的,大部分汉族人都不会有汉民族身份认同感……除非你像我一样进了中央民族大学!
答主当年进了民大之后,发现民大不仅天天能过节,三月三、泼水节、火把节、古尔邦节、赛马节、开斋节之类的,甚至隔三差五能过年,一会儿是藏历新年一会儿是侗族新年还有苗年之类的,最夸张的水族好像能过四个多月的新年……然而……以上的过年过节都和汉族同学没关系!(泪目的我)
汉族只是多民族组成的一种文化!春秋战国多是百家争鸣,春秋诸侯国才是一个国家就是一个民族!
如果你意识到你是中国人,那么所谓的汉族认同感没有也没关系,因为都包括在内了
这个问题就像说为什么你觉得自己不是一个人一样,答案只有自己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