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来没有听过喊麦,然而这并不影响我认为喊麦是一种很low的艺术形式的认知,好吧,其实在我心里这根本不算艺术形式。一个人对一件事物的认识是来源于多维度的,对于戏曲而言,并不一定非要听过,才会对她产生一个初步印象。要知道,第一印象很重要的。然而很多人对戏曲的第一印象,往往是非直观的渠道得到的。而且戏曲和戏曲之间也是不一样的,我身为陕西人,真的欣赏不来秦腔。另外,就像我对于喊麦一样,它已经在我这里打上了一个low的标签,假如我听到它,心里会不会先给出一定的抵触。也许喊麦真的挺适配我本人的审美呢。但我估计大概率还是会在这个标签的作用下被我打入冷宫吧。对于戏曲,真的是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觉得她不酷不潮流,甚至是low的,还怎样继续欣赏。讲个真事,有一天风和日丽,我骑小蓝车在长安街上压马路,听着马先生的杨延辉坐宫院自思自叹,到了我好比南来雁那句没忍住就唱了出来。当时是在宣内大街的十字路口等灯,旁边一个小伙子像看xx的眼神看着我,另外一边一个长得酷似郭达斯坦森的国际友人给我鼓掌。还有个老大爷张嘴就蹦出来坐宫。那一刻我真的超级有感触。我觉得吧,现在的娱乐方式多种多样,对于戏曲来说她是一种非常慢的生活节奏,而且来说,年轻人们或者更愿意去花时间欣赏电影电视剧什么的,不愿听戏。
因为很多人都觉得爷爷奶奶那个年龄才会喜欢听戏,说自己喜欢听戏,就显得太老气。而且边说边唱的演出形式,可能不太符合他们的口味。最后就是戏很多都是用方言唱的,故事背景大多中国流传的一些民间故事或一些古典名著,欣赏起来有难度。殊不知戏曲中也有好诗文:“西湖山水还依旧,憔悴难度满目秋。山间枫叶红似染,不堪回首忆旧游”。看演员的一颦一笑,优雅的身段动作,真的是一种享受,甩当前小鲜肉面瘫似的演技10000条街,或者根本就没有可比性,学戏多不容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就像,你跟你朋友互相推荐电影最后你俩还是把自己推荐给别人的电影看一遍一样,不过是不想了解,懒得了解,听戏又不潮,又没有营销号推销,又没有各种文艺软文谈情怀,许多人不了解,不想了解很正常。况且欣赏戏曲真的有门槛,即使靠一些宣传方式推出去了,人们也不见得感兴趣,比如,大家光说【霸王别姬】好,关注点也只是在哥哥身上,哪有谁真谈戏曲艺术的好,确实因为不了解所以不喜欢,也确实有的人了解了也不喜欢,更多的人是没兴趣了解。所以啊,不用挂怀,没什么大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