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疗法,是指利用器械、徒手或患者自身力量,通过某些运动方式(主动或被动运动等),使患者获得全身或局部运动功能、感觉功能恢复的训练方法。康复医学所要解决的最常见问题是运动功能障碍,因此运动疗法已成为康复治疗的核心治疗手段,属于物理疗法(physicaltherapy,PT)两大组成部分之一(另一组成部分为物理因子疗法)。运动疗法主要采用“运动”这一机械性的物理因子对患者进行治疗,着重进行躯干、四肢的运动、感觉、平衡等功能的训练,包括:关节功能训练、肌力训练、有氧训练、平衡训练、易化训练、移乘训练、步行训练。
运动疗法主要采用“运动”这一机械性的物理因子对患者进行治疗,着重进行躯干、四肢的运动、感觉、平衡等功能的训练,包括:关节功能训练、肌力训练、有氧训练、平衡训练、易化训练、移乘训练、步行训练。冠心病, 心脏瓣膜病,心力衰竭代偿期,高血压病;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结核,肺不张;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病,内脏下垂,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胃炎,慢性胆囊炎,慢性肝炎;肥胖病,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脑血管疾病后遗症,周围神经损伤,腰神经根炎,多发性周围神经炎,神经官能症,面神经麻痹,进行性肌萎缩,脊髓空洞症等。
医疗体操是运动疗法中最常用的方法,能按所需运动方式、速度、动作的幅度、协调性与肌肉的力量进行训练,做到循序渐进。医疗体操可以是全身性的,也可是局部性的,或全身性与局部性相结合。在进行医疗体操时可使用器械,也可徒手。分为主动运动,即利用患者自身主动进行,被动运动是利用外力来增 大关节的活动范围及肌肉力量。外力包括健侧肢体、旁人的力量或器械的力量。医疗体操可用于预防疾病,以促进身体健康,可用于损伤与疾病的治疗,根据疾病与伤残的特点、功能状况和要达到的治疗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医疗体操进行训练。可选用不同的方式,例如肌肉力量的训练、 关节活动度的训练、耐力训练、 放松训练、呼吸训练、平衡运动等。关于 运动量、运动强度、活动范围,应根据患者对运动的耐受情况,及时予以调节。也可根据病情及情况分阶段进行训练。
运动的益处是肯定的,但运动疗法潜在的副作用也应引起重视。由于运动加重心脏负担,因此可能使缺血性心脏病或高血压(常无症状)加重,引起心脏功能不全或心律紊乱。也可能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本身血压过高,而运动后可能会 发生 体位性低血压。视网膜病变者,运动后视网膜出血的可能性增加,增殖性视网膜病变进展。糖尿病肾病的患者,运动会减少肾血流量,使尿蛋白排出增加,加重肾脏病变。部分糖尿病患者,尤其是i型糖尿病患者,在未很好控制血糖的情况下,运动会使血糖上升,出现 尿酮体,甚至酮症酸中毒。采用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治疗的患者,在运动中易 发生 低血糖。鉴于上述潜在的副作用,专业人员在指导糖尿病人运动时应按不同病情选择适当的运动量和运动方式,尤其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更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