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出汗一方面可蒸发散热,维持体温的恒定;另一方面可排出多种有害的代谢废物,如乳酸、碳酸、肌酐、尿素以及细菌的毒素等。所以在暑天只要能出些汗,小便通利,就不大会得病。若无汗少尿,常为暑病先兆。老年人汗腺萎缩,所以容易得暑病。那么,为什么出汗多了又不好呢,原因是蒸发散热的效果以少量出汗为最佳;若是汗珠大滴流淌,其散热效果反而不佳,徒然损伤津液和元气。因为大量出汗可以丢失许多有用物质,导致机体缺钾、钠。据测定,汗液中还含有锌、铜、铬、钼、钴、碘等多种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和其他活性物质,所以出汗过多会导致脱水体虚。另外,大量出汗可使血液浓缩,血黏度增高,对动脉硬化者有诱发血栓和心肌梗死的危险。因此,在酷暑盛夏出汗较多时,要随时补充水分和盐分。平日三餐应多喝些菜汤,多吃些含水分多又富含维生素和钾盐的水果、蔬菜,如西瓜、黄瓜、菠菜、丝瓜等。
夏季养生误区:运动后大量喝水。暑天运动必然会大量出汗。如果运动时间稍长,人体失水较多,必然会感到口干舌燥。有的人运动后便大量饮水,一是觉得痛快,二是觉得大量饮水才能尽快补充身体需要,使体液平衡。实际上这种做法是不对的。人在运动时,体内大量血液存留在四肢肌肉中。如果运动后马上大量饮水,势必会使胃肠道部分血管急剧收缩,吸收能力减弱,且使人感到胃部沉重闷胀,妨碍膈肌的活动,影响正常的呼吸。因此,夏日运动后应适量补充点水,特别是盐水,不要快速大量饮水。
睡眠篇,《黄帝内经》提出了一个夏季睡眠的基本原则—夜卧早起。夜卧就是晚上晚点睡,早上早点起。一般来说睡觉在10点到11点这个时间,起床在五点左右。之所以要夜卧早起,是因为夏天阳气生发,阴气不足,如果白天老是睡觉,阳气就得不到足够的生发,身体就得不到充分的生长和修复。除此之外,还应该注意寝室的温度和湿度。一般舒适的温度为20至23℃,相对湿度50%至70%为佳。20℃以下会使人有寒冷的感觉,而超过23℃,会使人有热的感觉,表现为难以入睡,甚至掀开被子。另外寝室的通风要好。
多吃凉性蔬菜:吃些凉性蔬菜,有利于生津止渴,除烦解暑,清热泻火,排毒通便。瓜类蔬菜除南瓜属温性外,其余如苦瓜、丝瓜、黄瓜、菜瓜、西瓜、甜瓜都属于凉性夏季养生食谱蔬菜。番茄、芹菜、生菜等都属于凉性蔬菜。多吃“杀菌”蔬菜:夏季是人类疾病尤其是肠道传染病多发季节。多吃些“杀菌”蔬菜,可预防疾病。这类蔬菜包括:大蒜、洋葱、韭菜、大葱等。这些葱蒜类蔬菜中,含有丰富的植物广谱杀菌素,对各种球菌、杆菌、真菌、病毒有杀灭和抑制作用。其中,作用最突出的是大蒜,最好生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