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是食道的扩大部分,位于膈下,上接食道,下通小肠。本词条主要介绍人体的胃。通过蠕动搅磨食物,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动物的胃,一般俗称“肚子”,如:猪肚子、牛肚子。
胃的形状与动物体形有关:鱼类、有尾两栖类和蛇类,因其身体细长,胃呈纺锤形;哺乳类动物因身体粗短,胃则呈袋状弯曲,横卧于腹腔内。此外,胃的形态和结构还可因为贮存食物的需要、食物的性质、摄食的频率而发生改变。在灵长类、大多数食肉类和许多食虫目动物中,胃往往是单腔器官,其前端与食管连接的部位叫做贲门,后端与十二指肠连接的部位称为幽门。胃近贲门的部分叫贲门部,近幽门的部分叫幽门部或幽门窦,这两者的中间部分叫做胃体部。在反刍类(牛、山羊和绵羊)胃分成四室,分别叫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见反刍胃)。鸟类的食管在锁骨水平膨大成嗉囊。嗉囊壁薄,内表面由复层鳞状上皮覆盖,囊内存在由食管和唾液腺分泌的消化酶,嗉囊有类似胃的功能,能贮存食物并对食物进行初步消化。鸟胃分成两部分,前为腺胃,能分泌消化液;后为肌胃,也叫砂囊,砂囊可借助吞食的砂粒来研碎食物。有些动物没有胃,如鸭嘴兽,针鼹以及无胃鱼等,其食管直接与十二指肠相连。脊索动物如文昌鱼及圆口类等,也没有真正的胃。
食物被吞咽下之后,就进入到食道。食道就像一根长长的蠕虫,一有食物进来就开始缓慢蠕动,而且总是把食物朝胃部方向推进。所以,躺着喝水和吃东西,一样可以把食物送到胃里面。如果是硬物,任何姿势都可以吃,身体器官的活动,就如楼上所说,根据器官蠕动进入。液体就没这么容易,过于光滑的话,受到的重力因素就大于蠕动能力。本来人进化为直立,吃东西都是从嘴到胃在到肠道,基本依于重力的因素,肠道习惯了轻松的消化东西,你要是躺着,或是倒立,就会给它带来过大的负担,你应该知道负载的危害性,所以不要违反自然规律,愿您与健康同行。
胃腺一般有3类:即贲门腺、幽门腺和泌酸腺。前两者分别分布于贲门区和幽门区,均分泌粘液。泌酸腺主要存在于胃体和胃底的粘膜内,系直管腺,大约3~7个腺体的管腔排放到胃粘膜表面的一个小陷窝内,每一平方毫米的粘膜约有90~100个小陷窝。泌酸腺有3类细胞,即主细胞、壁细胞和粘液细胞,除均可分泌水和无机盐外,每种细胞各有其特殊的分泌物: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壁细胞分泌盐酸和内因子,粘液细胞分泌粘液。
胃接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支配。交感神经来自腹腔神经节,副交感神经为迷走神经,胃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