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管的走行关系,在宫颈外侧大约2cm的位置,子宫血管在子宫血管和输尿管“小桥流水”的关系——现实中,不管是尸体解剖,还是手术中血管输尿管都是弯弯曲曲,看上去有些混乱,这就对了,就是这么混乱!我前面说了,这种图谱也有一定的示意作用,最最关键的就是,它给几种重要器官上了颜色!在这种图谱上,有红色的动脉,蓝色的静脉,黄色的神经,绿色的淋巴管,虽然看上去有些混乱,但是你要找的脏器却都一目了然。所以,在这幅图上,你还是可以非常轻松的找到,子宫血管和输尿管的关系,就是那条红线和白线的关系嘛!
但是,在做手术的时候,可没有人在旁边给你上颜色哟!好几条细细长长的东西,这么弯弯曲曲歪歪扭扭的摆在你的面前,你怎么知道哪是哪啊!
请看实际手术操作中看到的要知道,这是一张腹腔镜下的照片,腹腔镜的优势之一,就是视野更加清晰,所以,你看到的是更加清晰的一张照片,如果是开腹手术,视野可没有这么好哦!
这其实只是最初等级,还有上难度的呢。虽然血管输尿管本来应该在那个位置,但是,当你手术进去之后,为了分离暴露血管,对周围的腹膜、组织进行了操作,改变了周围腹膜的位置,同样也会影响血管本来的走行,你寻找目标的难度又增加了!
另外,你之所以手术,可能是因为有肿瘤,而这个肿瘤可能恰恰就在相邻的位置,那么血管和输尿管本来的位置,可能就被肿瘤影响的改变了。又或者有病变造成了手术操作区域脏器之间的粘连,这是外科医生特别头痛的问题,因为脏器之间的粘连,会严重影响脏器本来的解剖位置和结构,你寻找目标的难度又增加了!要知道,手术中,你寻找目标的难度每增加一分,那么,术中损伤临近脏器的风险就要增加一分!所以,泌尿科输尿管损伤的病人里,有相当一部分,是妇产科医生干的!
当你手术中面对着这样一根根神奇的管道的时候,就会强烈的感觉到,解剖图谱,那分明都是些艺术照啊!
陆游他老人家是怎么说的来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西医的解剖学已经发展的比较成熟了,而且是外科手术的基石。如果不熟悉解剖,就算你的手再灵活,外科操作再熟练,也一定做不好外科医生。而我们在学习解剖学的时候,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人的解剖结构是基本相同,但是,不同的体型又会有个体差异。所以,解剖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第一。
打个简单的比方,每个人脸上的器官都是一样的,都是一个鼻子两个眼,嘴巴长在鼻子下面,耳朵分别在脑袋两侧,这其实就是最最简单的面部解剖常识。虽然每个人的面部器官位置都一样,但是,我们还是可以通过每个人的面部长相,来辨认不同的人。虽然都有两个眼睛,但是有的人眼睛大有的人眼睛小,有的人眼间距近有的人间距远;虽然都有鼻子,但是有的人鼻梁高,有的人鼻梁低;虽然都有嘴巴,但是有的人嘴唇厚有的人嘴唇薄。甚至,我们还可以通过面部表现,来大体判断一个人的性别和大致年龄。这就说明了,虽然每个人的解剖结构是基本相同的,但是不同人之间又会存在个体差异。脸上的解剖是这样,肚子里的也一样。
我们体内的血管、神经,形状大小粗细质地上,每个人都是相仿的,位置走行也都大体相同。但是,要强调的是,那些以为看病就像修电脑的人要注意了,人体不是电脑,电脑里的CPU、硬盘、内存,该插在哪就在哪,如果位置错了你都插不进去。但是人体就不一样了,各种器官组织,血管神经,只是位置形状基本相同,但每个人之间又都有差别。
理论上说应该是一样的。大动脉、大静脉在正常人中的位置基本上类似。但是中、小动静脉和毛细血管就没有固定位置了,实际上血管在人的一生中也是不断变化的,缺血的地方或者发生了阻塞的地方可能会有新的血管生长出来替代之前的血管。
我们在学习解剖的时候,最常用的教材就是解剖图谱了。各种脏器的位置走行,文字描述的很复杂,但是看一眼图谱就一目了然了。
而图谱也是稍有不同的,有些图谱,是属于示意图性质的,重点在示意,看过之后有助于对解剖位置的理解。这有点像少儿简笔画,就是用最最简单的线条,勾画一个轮廓,一个圆圈里面点两个点,下面画个弧,就代表是个人脸了。而示意之外,和实际的解剖学表现,可能差别有点大。
还有的图谱,是画的比较逼真的彩色图谱,这种图有一定的示意作用,同时又比较逼真,有点像素描画,和实际的解剖学表现可能差别小一些——但是,差别小不代表没有差别。只要做过解剖的都知道,就算你把书上的图谱完完全全印到脑子里了,在真正尸体解剖的时候,还是很难找到要找的器官。因为每个人都还是有所差别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