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有这样的担心:服用麻黄碱类感冒药是否也会中毒或上瘾呢?
专家指出,麻黄碱是从中药麻黄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具有镇咳平喘、扩张气管和缓和鼻黏膜充血等作用。虽然麻黄是合成冰毒最主要的原料,但从麻黄碱到冰毒,还需要一系列化学反应才能形成,因此大可不必担心会中毒或成瘾。
此外,麻黄碱在单剂药物中的含量非常少,成人每次口服量一般仅为15-30毫克,每日总剂量最高为150毫克,离中毒的危险剂量还差很远,不会产生成瘾等副作用。
不过,专家也提示,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以及肾功能不全的特殊人群需慎用麻黄碱类药物。
误区2:吃感冒药易犯困
不少人觉得,每次吃了感冒药都会想睡觉,以致很多开车的人感冒了也不敢吃药。事实上,感冒药中让人犯困的只是某些成分。
专家指出,感冒药中让人犯困的,正是用于缓解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的抗组胺。因此,开车的人在选择感冒药时,要特别留意其中是否含有这种成分。
误区3:复方药效果更好
在选择感冒药时,很多人认为针对多种症状的复方感冒药效果更佳。
专家指出,吃复方感冒药有时反而会起坏作用。虽然复方制剂的功能具有多面性,但也并非没有侧重,很多复方制剂的感冒药在成分配兑比例上也有所区别,因此患者在购买感冒药时,一定要选择对症的。
误区4:感冒只选中药
很多人认为中药的副作用小,因此感冒了一直坚持服用中药。
专家表示,从药理的作用来看,在感冒的早期使用中药可能对感冒病毒的控制作用较好,但在感冒症状已经较为严重的情况下,使用中药则“为时已晚”,因为中药起效时间长,此时选择对症的西药更好一些。
误区5:“多药齐下”见效更快
有些人为了感冒好得快,干脆几种感冒药一起吃,似乎是药吃得越多,病好得越快。
专家指出,不同厂家生产的感冒药可能里面会含有相同的成分,如果盲目同时服用,很可能会造成剂量的增加,反而对健康不利。
另外,有的人虽然只吃一种感冒药,但擅自增加剂量。
专家指出,服用感冒药应该在推荐的剂量范围内,年老体弱者最好从小剂量开始服用,慢慢增加剂量,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误区6:感冒就要先消炎
很多病人认为感冒了就是身体有了炎症,必须服用抗生素。
事实上,感冒后一般先会干咳1-2天,此后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增加,形成多而稀的痰液。炎症后期或慢性炎症时,痰液则变得黏稠,呼吸道内形成积痰,干咳之后会逐渐咳浓痰。当咳嗽中带有黄浓痰时,患者可能已经感染了细菌。这个时候才是使用抗生素的正确时机。
冬季是感冒的高发季节,患上感冒后,多数是对症用药。从医学角度上看,感冒总体上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病毒性感冒,另一类是细菌和支原体型感冒。
冬季是感冒的多发季节。感冒药多数为非处方药,并且药品名称繁多、成分各异,冬季感冒,如何正确选择、合理应用感冒药物,其中的学问可不小。
感冒药多为复方制剂,对于西药而言,感冒药的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类药物:解热镇痛药、抗组胺药、镇咳祛痰药、抗病毒药等。
对于只表现为鼻塞、打喷嚏、流鼻涕、流眼泪等感冒初期症状的患者,可以选用含有抗过敏和缩血管成分的感冒药,如新康泰克。只是单纯的发热头痛而没有其他症状的患者可选用只有解热镇痛药的单方制剂,如百服宁、泰诺等其中的一种。在头痛、发热、全身不适症状基础上还伴有鼻塞、打喷嚏、流鼻涕等感冒症状的患者,可选择含有解热镇痛成分、抗过敏成分、缩血管成分的药物,如泰诺、白加黑、速效伤风胶囊等,小儿可选用臣功再欣。如为病毒性感冒则可选用含有抗病毒成分的感冒药如感康片、快克、泰克胶囊、新速效感冒片或利巴韦林颗粒等。
中成药副作用小,比较适合身体较弱的患者。选用中成药治疗感冒的患者应根据中医理论辩证论治。分清是“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从而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现在治感冒的中成药说明书很详细,对照自己的症状,就可以选择正确的药物。如果自己拿不准,可以咨询一下药师,以选择最适合你的感冒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