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有人看到这个话题的时候会嗤之以鼻,说剪指甲谁不会?这有什么好讨论的,可实际上真的是这样吗?对于指甲,可能很多人并没把它与健康联系起来。觉得指甲无关痛痒,似乎与健康没太大关系。但是,近年来,甲沟炎的增多,不也说明了,指甲虽小,也不可忽视它的存在。
当然,说到剪指甲这个话题,可能会有人联想到《神雕侠侣》杨过独臂寻找小龙女十六年,这期间指甲他是怎么剪的?当然,这个话题没有正确答案,很多人都会猜测,杨过是用牙齿咬掉过长的指甲的。说到咬指甲,很多人会联想到小孩子,他们有“吃手手”“咬指甲”的习惯。
剪指甲无外乎是使指甲更卫生,更美观,在更卫生的同时,其实也能更健康。可能有的人会有过这种经历,就是剪指甲的时候不小心,造成指甲向内生长,直接压迫指头,极有可能造成皮下组织的化脓性感染,引发甲沟炎或其他炎症;严重时可能引起骨质发炎或溃烂,那种痛苦只有亲身经历过才会明白。
尤其是小孩子,有“吃手手”“咬指甲”的习惯。如果指甲剪得不到位,留的比较长,清洗不干净,这样容易藏污纳垢、滋生细菌,试想一下,小孩子将带有细菌的小手放进嘴里,会不会将细菌也带入口腔,从而进入胃肠道?最终导致消化系统疾病。
看到了上面这两点之后,是不是觉得剪指甲这个几乎人人都会的事情,也蕴藏着健康的玄机呢?所以,剪指甲也是有学问的。一般来说,主要是指甲留的长度要合适,通常指甲顶端超出指尖一毫米,留出一小条白边就可以了。至于修剪周期,一般半个月修剪一次即可。每次剪指甲时,要将指甲边缘修剪成椭圆形,每次剪完后,用锉刀将其磨圆就好了。
当然,对于成人,其实还好一点,尤其是针对小孩子,剪指甲更是一门学问。记得老一辈们喜欢“用牙给宝宝咬指甲”,其实这种方法并不科学,也不卫生。在给小孩子剪指甲的时候,切不可使剪刀紧贴到指甲尖的地方,以防剪到指甲下的嫩肉。由于小孩子喜欢用手抓脸部或身上其他部位,所以,指甲剪好后应检查一下指甲缘处有无方角或尖刺,如果有的话,应修剪成圆弧形。
在给小孩子剪指甲的时候,如果指甲下方藏有污垢,千万不要用锉刀尖或其他锐利的东西去磨,应在剪完指甲后用水洗干净,以防被感染。如果在给小孩子剪指甲的时候,不慎误伤了小孩子的手指,应尽快用消毒纱布或棉球压迫伤口,直到流血停止,再涂抹一些碘酒消毒或消炎软膏或创可贴,以免发生感染。
【本文由“京美医馆”新媒体独家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未经书面授权,任何(自)媒体不得转载、复制】
剪指甲看似是一件小事,但没有正确剪指甲的话就会造成指甲向内生长,直接压迫你的指头,只有感受过的人才能理解其中的痛苦。来自英国诺丁汉大学的物理学家劳赫和穆罕默德教授在一项新的研究中发现,指甲向内生长并非天生的,而是由于剪指甲错误后的物理原因造成的。他们首先向大家介绍了一些基本情况,指甲向内生长是由于力的不平衡引起的。在正常情况下,当手指运动的时候,会有一股力量推动指甲向外生长,这样就让指甲不会扣在甲床上。
但是出现指甲生长过快的情况后,额外的力量就会将指甲拉回甲床,而指甲边缘也开始出现自然的弯曲。当我们的指头受到压力后,向内弯曲的指甲就会刺破甲床,嵌入肉里,这就是医学上称为的甲内生。劳赫对此说,这种情况多发于大脚趾,因为大脚趾的边缘是平的,所以在走路的过程中就会让甲床边缘被“推平”,一旦出现指甲内生长的情况,就会很容易发生内嵌。
在剪指甲的时候我们用的力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有的部分就会长得快,有的部分就会慢,这样的结果就是长出来的指甲会变成“钉子”,即有的部分会突出,而这部分突出的指甲在向内弯曲的时候就会抠进肉里了。因此在我们剪指甲的时候尽量将指甲修成一个圆弧形,不要让某个点特别突出。这样在指头运动的时候它们受力才会均匀。劳赫还告诉我们,在所有人群里,孕妇和儿童是最容易出现这类情况的,具体原因还不清楚,不过有可能是因为这两类人的指甲生长最快。
(转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