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进入血管,确实能引起气体栓塞,但要视进入气体量的多少而定.如空气量小,可分散到肺泡毛细血管,与血红蛋白结合.或弥散至肺泡,随呼吸排出体外,因而不造成损害.但进入空气量大且比较迅速,则由于心脏的搏动,将空气和心腔内的血液搅拌形成大量泡沫,当心收缩时不被排出或阻塞肺动脉可导致猝死.一般迅速进入血循环的空气在100毫升左右时,即可导致心力衰竭,表现为胸部感到异常不适,随即发生呼吸困难和紫绀,这时应立即组织抢救。
大概10ml的空气会造成空气栓塞致人死亡。但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这种情况,刚开始输液瓶里液体少了之后会看到下降到输液管,然后是血液回流,最多也就是看到血液回流。最主要的就是再换一瓶新的之后,要把中间的空气排掉,不能直接给患者输液,否则会造成很大影响。
不必担心输液针里有空气,但是如果空气进入的是血管,那么就有健康隐患了。不过可以负责任地说,在医院,患者基本不可能因为空气进入血管而产生不适。这种担心完全是多余的,且不说输液瓶里存在负压情况,即使把输液瓶里的压力按照大气压来算,也远远低于血压。
一般认为,小于0.2毫升/公斤的空气进入人体内都无大碍,即50公斤的成年女性来计算,就是10毫升空气。但是,考虑到目前医院注射常用的是5毫升、10毫升、20毫升三种规格的注射器。在这种情况下能往患者体内打入10毫升空气是不可能的。
输液时需要担心的是“血会不会流回输液瓶”,而不是“输液瓶的空气会不会进血管”。既然输液不会进入,那么打针会让空气进去吗?其实,这种情况的可能性也很小。因为护士在打针前,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排空针筒内所有空气。
我们在输液时进入少量的空气是很正常的,如果您已经打完点滴,进入的空气会被机体自动吸收意见建议:如果是在输液过程中进入大量的空气会造成栓塞,导致生命危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