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人到了一定年龄都会出现老花,看书看报都需要拿远一点才能看清楚。按照一般的规律,40岁时约有100度左右的老花,50岁时约有200度的老花,60岁时约有300度的老花。但每个人都有个体差异,可能本身有近视、远视、散光等屈光问题,同一年龄的人老花度数也不完全相同,且两只眼睛的度数也可能相差很大。所以,老花镜不能随便买,一定要经过验配才准确。街边的老花镜往往双眼的度数相同、瞳距固定,但绝大多数中老年人都存在近视、远视或散光等屈光不正的情况,而且双眼屈光程度不同,如果随便买副眼镜,不但无法使视觉达到最佳效果,反而会产生视觉干扰,出现眼痛、头痛、头晕等眼疲劳症状。
街边的老花镜可以暂时用几分钟,但不能连续几个小时用来看书学习做精细工作。如果是近视眼,而且散光不严重,你最初可以摘下眼镜看书,随着年龄增加,老花加深,超过近视度数太多,还是要配老花镜。如果是远视眼,没有老花眼镜一定看不了书。先进的技术是配一副渐进行镜片,既可以看远距又可以看中距和近距。在电脑上工作和开车看车里指示标志都十分方便。也不用整日眼镜要又摘又戴,一副好的眼镜也是一种装饰配件,还可遮盖由于年龄眼睛周围皮肤的变化。总之长期不纠正视力,对视神经系统有害无益。
眼镜店的眼镜与地摊上的眼镜可能在一个地方进货,但经销商的货也有高中低档之分。眼镜店拿货必须拿中高档货,因为他有一个固定的店在那里,要讲信誉,价钱要相对卖高,所以质量相对会好,就是拿点低档货,也只是拿来做样品,给顾客比较,衬托出高档货的价值。而地摊老板拿货,因为你即使拿高档货也卖不出好价钱,所以他只能拿中低档货。地摊的销售手段正好与店相反,他是把中档货(高档货是不敢进的)当样品,抬高价位来销售低档货。
一副老花镜戴了十多年,眼睛越戴越花。就算配了一副度数准确的老花镜,也不意味你就可以一直戴着而不用更换了。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老花的程度也会加深。一旦老花镜不合适就得及时更换,否则会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眼镜度数不够时,更容易出现视疲劳。另外,老花镜使用时间长了,镜片会出现划痕、老化等现象,造成通光量下降,影响镜片的成像质量。
货有高中低档之分,可能街边卖的老花眼镜和眼镜店里卖的都是从同一货源进货的,但拿的货的质量档次是不一样的,眼睛店是固定的店铺,要讲求信誉的,必须要拿高中档的货,不然顾客用着不舒服、不满意,店里的生意是不好做的,而且眼睛店里大部分都是回头客。街边摆的就不一样了,由于没有固定的摊点,每天面对的都是新的顾客,所以会拿一些中低档货回来。
消费群体不同,眼镜店里的消费群众都是学生和一些年轻人,这些人都是讲求质量,追求舒适感的,经济条件也允许他们在店里消费。而去街边卖老花眼镜的,一般都是老年人,他们平时都是省吃俭用的,觉得街边的比店里的便宜很多,想省一点钱,觉得能用就行,不追求很好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