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得多不做梦就是睡得好,生活中总有这样的例子:有些人长期睡眠时间极少,但精力却很充沛;有些人却总是精神萎靡不振、疲惫不堪。由此可见,睡眠的质量与睡眠时间并非成正比,而不做梦也不代表就是睡得好。医学资料表明,青壮年每夜睡7~9小时,小孩增加1~3小时,老人减少1~3小时,这样一来睡眠量已足够。睡觉有梦者,说明大脑有良好的记忆功能,正是健康的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讲,多梦者很可能长寿。建议做到以下几点:一、保持乐观、知足长乐的良好心态。对社会竞争、个人得失等有充分的认识,避免因挫折致心理失衡。二、建立有规律的一日生活制度,保持人的正常睡—醒节律。三、创造有利于入睡的条件反射机制。如睡前半小时洗热水澡、泡脚、喝杯牛奶等,只要长期坚持,就会建立起“入睡条件反射”。
做梦是人体正常的生理现象。人在睡眠过程中,意识的清晰度会下降,当日常生活中的思想、回忆和想象刺激人的大脑皮层的某些部分并留下痕迹,并且当大脑皮层的这些部分在人的睡眠中还保持着兴奋状态时,日常生活中留下的痕迹就活跃起来,引起了梦。人要是经常做噩梦或梦游就一定要就医了,因为这样的人是一种睡眠障碍上的疾病,长期有睡眠障碍容易导致心脏病、高血压、动脉硬化、脑血栓的发生。当人做噩梦时,一定要及时把他叫醒,因为在梦魇过程中,很容易造成痛苦。当人起来后,还会带来情绪的沮丧、焦虑不安、失眠抑郁、反应迟钝,如果这样的情况反复出现,就会对人的健康造成威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