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运动完,在12至48小时后会出现肌肉酸痛。没有运动习惯者如果初次训练,这种酸痛感更加明显。这种酸痛的学名叫做:迟发性肌肉酸痛(Delayed onset muscle soreness)。其是由乳酸堆积和肌肉微细结构破坏所致。
乳酸堆积是因为力量训练中糖酵解代谢中,代谢产物中有乳酸所致;肌肉微细机构的破坏会在训练后恢复期出现愈合,愈合后的肌肉会比原来肌纤维变粗,这叫做超量恢复原理,这是肌肉生长的原动力。
由于训练后肌肉微细结构破坏,热水浴或热敷会加速受伤肌肉的血液循环,从而使肌肉微细机构的破坏加重。大重量训练后,如果热水浴,第二天一定会比冷水浴后第二天酸痛感更重。同时热水浴加速肌肉组织的代谢,而热水浴前的训练已经大量消耗了肌肉中肌糖原,再用热水浴继续加速代谢,会增加人的疲劳感甚至会降低血糖。训练后热水浴,人会疲劳感加重,困觉感明显;而冷水浴或者温水浴,人的疲乏感明显减轻。
所以训练后洗浴最好是偏冷水浴,或者在运动主动肌周围进行冷敷。
跑步后还要进行有效的全身拉伸和按摩,对大腿、小腿、臀部、躯干、肩、颈等重点部位进行30秒一组的两组静态拉伸,有助于痉挛肌肉的恢复。局部按摩也可减轻肌肉疼痛,从轻按开始,逐渐过渡到推拿、揉捏、按压和扣打。跑步后尽量不要立即热水浴,热水浴一方面会使人更加疲劳,另一方面也会加重肌肉细微结构破坏,先进行冷敷有助于加速恢复。
跑步前,低强度的快走以及充分拉伸可以使关节放松、加速血液循环,肌群得到伸展,避免跑步中出现肌肉拉伤。跑步时,要根据个人能力采用适当的速度,频率和距离更应该循序渐进。在刚开始跑步时可以每周跑三、四次,每次慢跑半小时,适应几周后再根据个人能力调整。强度太高的跑步属于无氧运动,会加重乳酸堆积,导致跑后身体更加酸痛。
跑前热身、跑后的拉伸非常重要。正确的热身能帮助提高运动技能并能减少运动伤害。跑步后,不要马上停下来休息,要慢跑或者走走大约10分钟冷身,之后进行全身拉伸。长距离跑步结束后,先做拉伸,然后使用冰袋在膝盖、腿部、脚踝进行冰敷,可以有效缓解肌肉酸痛。
尽量使屈曲腿的脚踵触及臀部,保持30秒至1分钟;再换两一条腿伸拉。伸拉完后,训练者在地面踱步60至90秒,再完成下一次扶物全程蹲起+股四头肌伸拉。训练组次数:酸痛发生48小时后进行,每天两次,每次2至4组,直到酸痛感完全消失后停止训练。
处理肌肉酸痛的方法包括镇痛药、轻微拉伸、按摩、热水浴和冷热敷等。药物作用众所周知,而轻微拉伸之所以有效,是因为肌肉在恢复状态下容易绷紧,这会令酸痛恶化,因此缓慢、轻柔的拉伸动作能够减轻紧张感,舒缓痛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