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东西其实都是人们自己设定的。不是实有的。连自己都不是实有的,比如我很高兴,我很悲伤,都是一些化学物质在脑神经中的刺激,这些化学物质从外界都可以直接作用到人脑,让人产生感受,它们和自身分泌的化学物质是一样的,那么人和化物之间是什么关系?它就是我吗?光色刺激眼睛是一样的,有光我有色感,有对颜色的辩识。这种辩识就是色。所谓“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就是这么来的。可以进一步说明,人认知的所有物质都是色。本质上都是空。空不是没有,而是指不实在,不存在绝对的客观的实在。不仅仅色是不实在的。受,想,行,识都不是不实在的。
颜色是人“脑补”出来的……颜色是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刺激视锥细胞群后,产生了不同的神经冲动,最后在大脑皮层产生了不同的刺激,大脑将其解释为颜色……就好像有一种叫“假彩图”的图纸。其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事物,比如蓝色表示河流,黄色表示麦田,红色表示高粱田……最后绘制一张彩色的图纸。颜色仅作为抽象符号代表地物,地貌人们眼中的“真彩图”其实就是一个特殊的“假彩图”,只不过我们用不同的红色代表610-750nm波长的电磁波,用不同的蓝色代表440-475nm波长的电磁波……颜色,不过是便于我们理解的虚拟感受罢了……
颜色是存在的,颜色是客观物体之间的区别通过人眼在人脑中的反应,其本质是人眼能够感觉到的物体的区别(也就是物体的某些特性),这些区别是客观存在的。只不过人眼识别这种区别要借助于物体发射或反射的特定频率的电磁波,并且每个人的识别能力不尽相同。即使没有光照,即使所有人都是色盲或盲人,客观物体之间的那些区别依然存在。而如果这些区别消失了,所有物体都发射或反射相同频率的光,即所有物体的颜色都相同,颜色失去了区分彼此不同的能力,那么无论看到的是什么颜色,都失去了意义,颜色也就跟着消失了。
何止是颜色啊少年,客观宇宙中所有的主观感受都是不存在的,像味道,光明,黑暗,声音,触感,温度感觉这些主观概念……全都是客观宇宙不存在的东西,或者可以说整个宇宙都不是你认为的那样。人类在对宇宙的认知上选择了可见光波段的电磁波,20HZ到20000HZ频率的物体震动,针对某些物体分子的味觉感受器对这些特性感知处理。你感受到的宇宙只是你的大脑对于感官接受到的客观宇宙的这些特性转成神经电信号进行数据运算的处理结果,根本不是客观宇宙本身的样子。
“颜色”只是大脑对光谱的反应。就像洗澡的时候,同样的温度,有些人觉得正好,有些人觉得有点凉或者有点热。视觉也是如此。即便不提色盲色弱这些极端的情况,普通人之间对颜色的感知也都是不同的,因此“颜色”是一种很主观的感受,相互之间都会有一些差异。就像自然界只有温度,本不存在“冷热”的概念一样;自然界也只有光谱,不存在“颜色”的概念。
世界上是有颜色的。你讲的颜色是质感,即人的主观感受。物理学为了方便,简化了外部世界的模型,但你不能说物理学才是世界,超出物理学的就不是世界。举个例子,行星在牛顿力学下只是一个质点,可是行星当然不仅仅是质点。科学是有边界的,超科学不一定不是实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