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教物理的,我想从物理的惯性切入这个问题的回答。什么是惯性呢?大家是否还记得?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的静止或运动状态的性质。其实节后大多数人不想上班,也是一种心理和生理的“惯性”。七天假期,我们全面进入放松模式,梦幻模式。我的地盘我做主,我的时间我安排,我的名字叫做“任我行”。大部分人吃喝玩乐,半夜三更不睡,日头照腚了不醒。七天长假建立起来的生物钟与工作时的生物钟完全不同。这正如我国的运动员从中国去到美国参加比赛,必须倒时差一样。也好比你正在被窝睡觉,突然把你拉到篮球场打球一样。
过节期间,人们的思想警戒线得到了释放,工作中的压力负担消失了,早出晚归的时间约束没有了。人们松弛了神经,放松了心情,尽情的享受,完全沉浸在欢快喜悦之中。可是,时间飞逝的很快,转眼间就要返程上班了。不是七天时间短,而是这种没有时间约束、没有工作压力、全身心的置于休闲之中的感觉,是在微妙中挥之即去、秒速而过。就算十七天也是同样的感觉,这就是我的感觉。
人们被无奈所牵制,人们被工资所吸引,不得不去单位上班。可是,人来了,心未到,还要等着人们去自觉收心,把心放到工作上。当然,也不是假期没玩够,而是自由总会被时间约束,这就是法制社会的制约性,任何人不能超越。
过节期间,人们的思想警戒线得到了释放,工作中的压力负担消失了,早出晚归的时间约束没有了。人们松弛了神经,放松了心情,尽情的享受,完全沉浸在欢快喜悦之中。可是,时间飞逝的很快,转眼间就要返程上班了。
放假后,自己掌控时间的自由度增大,没有了工作上的约束,能够彻底的放松自己,熬夜和晚起成为可能,生物钟紊乱,一旦假期结束,生物钟没能及时调整过来,第一天的上班肯定会无精打采,造成不愿上班的思想。
从紧入松易,由松入紧难。假期开始,人们从繁忙的工作中脱离,进入简单的生活之中,可以说,是卸掉了一个大包袱。虽然这个状态持续的时间不长,但是比之“工作+生活”单纯的“生活”显然相对轻松许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