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某些食物后,身体会产生胰岛素,将食物中的糖转化掉。胰岛素的分泌导致色氨酸进入大脑,使得血清素和褪黑素水平增加,这两种神经递质有催眠效果。如果碳水化合物吃得多,就更容易犯困。如果吃了色氨酸含量高的食物的话,比如菠菜、豆腐、鱼、大豆或豆制品、鸡蛋、奶酪等,也容易犯困。
吃完饭大多数人都有犯困的现象,因为吃了饭后肠胃会开始消化吸收食物,而之前供给到脑补的血液会分更多到肠胃部,因此,血液中运输的葡萄糖、氧分到脑补的相对会减少,脑补的供能会减少,大脑会出现一种反差的情况,于是很容易感觉到脑补缺氧犯困。
实验证明,当食欲素水平较低时,人体会产生困意;而当食欲素水平升高时,人体容易兴奋。食欲素参与调节睡眠、进食、自主神经功能等,对血糖稳态调控很重要。有些人餐后血糖波动大时,容易犯困,与高碳水化合物饮食有一定关系。
我们的身体需要能量来生存,能量的来源是食物,这便是我们吃饭的原因。食物被吃进去后,要经过消化过程来转换成身体所需的营养和能量,这个消化过程也要消耗能量,而且消耗了不少的能量,导致饭后感到疲倦和犯困。
中午人们都喜欢吃一些馒头,猪肉,米饭,薯条,汉堡,炸鸡腿等快餐食物,这些食物会刺激胰岛素和胆汁分泌,使人体内脏不堪重负,也降低血液带来的氧能力,导致脑部分含氧量降低,让人容易疲倦发困。
褪黑素(又被称为睡眠激素)是调节生物钟的激素,曾被用来帮助入睡或治疗睡眠障碍。人体本身可以分泌褪黑素,新鲜的食物中也含有一定量的褪黑素,如果身体吸收了褪黑素,人就容易犯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