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本科就读是某全国排名前30的医学院,大二那年是第一个黄金周开始的年份。放假前一天我突发胸痛,呼吸困难,当时就屁颠屁颠的跑到校医去看,校医帮我听了一下,问了一下病史,开了单子让我去拍胸片。拍完片后说没什么问题开了些药让我吃。当时我拿着药吃了下去,就去车站坐火车一路胸痛,呼吸困难的咬着牙挺到了家。本人父母也是医生,母上大人看到家的我面色苍白,呼吸急促给吓坏了,拿听诊器一听,右肺已经全无呼吸音,颤抖着和我说“儿子你气胸了,这么严重你怎么敢坐车回家!”赶紧送医院,一拍片整个右肺压缩了95%,然后我的第一个黄金周就在病床上渡过了。
带队体检,外科大夫是个新来的小伙子,第一次参加体检活动。我跟他说有什么不明白赶紧问,尤其是有明显体征的四肢脊柱问题,不明白就来问我,到底怎么分,怎么写评定,然后有个小姑娘左臂桡骨骨折,吊了个石膏来体检。小伙子想起我的嘱托,带着小姑娘找我来了,洋哥这个怎么写。我问了问,是桡骨骨折,就说你写桡骨骨折吧。明白了,明白了。我这就去写上,麻烦洋哥一下,桡字怎么写。小伙子挺不好意思的看着我问。我这手里也有活,就跟他说写青枝骨折吧。然后下午我收表就看见明晃晃四个大字:清枝骨折。
初二的时候熬了两个晚上赶作业以后,看东西有轻微重影,眯眼就正常。然后跟妈妈去了本地三甲医院的眼科,说完症状以后,检查了一番,医生大妈睁着小鹿般懵懂的眼神表示,听都没有听说过这种症状,可能是假性近视吧,最后给我开了两只眼药水,然后重影随着年龄和近视的增长越来越严重,我也学会了上网搜索,知道这个叫散光,虽然不是什么很大的事情,但是,一个眼科医生,居然说“听都没听过这种症状”,有没有搞错。
有一次,普外科转入一个病人,上消化道出血,常规查体,听诊器放到右侧听呼吸音消失,以为听诊器坏了,换对侧听诊有呼吸音,懵了,病人病历里正常啊, 只有给病人说一声抱歉,有事情忙,病历一个字都没写,打电话让原来的主管医生重新写病历。我真的怀疑这个主管医师都没有详细查体,问病史,片子也没看,就随便处理了一下,就转科了,但是在他们科都三天了啊!
接到过一个下级医院转上来的,“先兆早产”的孕妇。一问孕周,有多早呢?38周加4。评估发现双顶径体重什么的都已经是成熟指标,后来生下来,七斤,阿普加评分也很好。很无语。医生不靠谱,受害的是病人。当时这个病人一看就是属于省吃俭用的那种。我都替她心疼,要知道转院的救护车费就400块了。一直到现在我都很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医生。
记得是前面家长带着孩子看病吧。医生是女医生,嘱咐要喝水,家长问能不能吃药,医生说可以。然后问医生,蒲地蓝小孩子吃多少量,医生说,一支也行,半支也行。第二问,孩子消炎药可以吃吗? 医生回答,可以吃也可以不吃。只记得当时那家长非常的厌恶啊。我作为旁观者也非常的无奈。这是医者的正确回答方式吗?





